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日前在京召开,松江区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第五年捧起这一国家级奖牌。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是放置在松江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正门的醒目标语,同时也是松江区赓续传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期间,松江坚持军民同心,用实际行动共建松江特色军民鱼水情。
聚力强军 健全双拥服务网络
肩披绶带、胸佩红花,今年上半年入伍季,全国入伍新兵集体宣誓,纷纷踏上保家卫国新征途。松江区全力支持国防改革,在部队调防中勇挑重担。近年来,辖区新增1个军级单位和2个师级单位,数百个家庭从全国各地调入松江。
结合区情实际,区退役军人局以实际行动织牢服务网络。经过资源整合,37家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352家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下沉至各街镇、社区,依托各成员单位、街镇居村、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和驻区部队,逐步建立健全双拥工作体系,形成“区委牵头、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基层响应、军地互动、全民参与”的大双拥工作格局。
着眼于拥军支前工作,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量身定做的公交“专属路线”——191路B线,与多条公交线路实现无缝对接;“松粮军供大米”被列为全市指定军供大米,并做到全天候、全区域送货上门。另外,根据各驻松江部队实际所需,改善营区体能训练设施,购置百套燃气灶,捐赠百余册文化类书籍等实事工程也均落实到位。
拥军服务的触角还在不断延伸。2023年起,区退役军人局主动领受全国第三批“城连共建”任务,投入资金近400万元援建阳光文体活动中心。大力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为相距千里的戍边官兵们送上独具松江特色的新春慰问品,同时重点排摸在边海防服役的一线官兵家属,依托各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走访慰问,并及时跟踪解决军属需求和困难。
拥政爱民 厚植为民服务情怀
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在聚焦强军发展的同时,驻松江部队官兵也积极投身于松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经过健康征询、血样检测等采前准备工作,符合献血条件的官兵按序列队,撸起袖子,一管管鲜红的血液缓缓流进血袋……今年4月,5场部队专场应急献血活动圆满落幕,136名驻松江官兵共计献血3.84万毫升。近五年来,共有近1400人次驻松江部队官兵,为驻地无偿献血近30万毫升。
此外,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各驻松江部队积极参与国防教育宣传工作中。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与松江二中、东华大学附属学校等共同开展“国旗下的成长”系列活动,并与驻地佘山学校共同设立“爱国拥军学校”,共计编写60余堂精品国防教育课程,深入各级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宣讲。上海警备区松江离职干部休养所先后派出16人次为地方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近500人次开展国防教育。多个驻松江部队也与辖区学校结对共建,承办军事训练和校园国防教育活动,同时深入驻地敬老院、残障人士康复机构和小学,以义务劳动、慰问聊天、德育教育辅导等形式为民服务。
尊崇优待 保障军人军属权益
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了涵盖主题教育、能力培训、职业规划等的线下活动,还有共计上百课时的包含职场基础技能、管理类课程、电商创业课程等12大板块的线上指导课程。去年4月,退役士兵潘俊杰报名参与了松江区及相关高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全员适应性培训活动。经过政策解读和老师的现场指导,潘俊杰对于自己未来的“军地转型”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戎装虽解,但是使命犹在。以后想当一名人民警察,继续为人民服务。”潘俊杰说。
军人的“后路、后院、后代”紧紧联系着军队“前线、前沿、前哨”,解决好“三后”问题,是直接关系军心士气的“稳心工程”。着眼于做优做好退役安置工作,区退役军人局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百企千岗”专场线下招聘会、“线上招聘月”等活动,提升推岗就业质效,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实现角色转变。
与此同时,区退役军人局密切关注随军家属诉求,作为全国首家试点,推出“军人随军家属在线经济灵活就业专项培训”活动,打造新媒体(电商)行业“军嫂团长”“军嫂主播”特色品牌,通过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费、推岗就业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多策并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就业问题,同时协调解决近400名军人子女入学入园,全力解决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
松江区将保障军人军属及广大优抚对象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双拥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期间,共发放义务兵优待金近亿元,并为53名荣获优秀士兵称号的松江籍义务兵发放奖励1.88万元,为356名驻松江部队官兵发放一次性奖励36.3万元;积极开拓优待项目,并扩大优抚对象游园证的使用范围,免费为现役军人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开放广富林文化展示馆、月湖雕塑公园等景区景点。
同心共建 续写军民鱼水情谊
军爱民,民拥军。利用丰富的党史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松江区积极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双拥文化品牌,以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军民共建活动,营造军地鱼水情的浓厚氛围。
在进攻中快速反击,挡、拦、抢、传、防中巧妙传球……去年8月,一场比分紧凑、赛况激烈的军地篮球赛于泗泾都市运动中心开赛。全区机关、街镇、企业以及驻松江部队共8支队伍,近百名参赛者在比拼中共促军地情谊。这一年,也是松江区开展军地篮球赛的第12年。
多年来,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丰富的共建活动。军民融合泥地足球赛、泥地拔河比赛等赛事规模逐年扩大,军地青年联谊、军地亲子共建、“兵妈妈”“兵儿子”等双拥、志愿服务活动同样广受好评。
特色活动以外,一批批具有松江特色的双拥服务队伍也逐渐成形。“文艺轻骑兵”“松江老兵宣讲团”“老兵合唱团”“韶华女兵”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初具规模。其中,由12名平均年龄超70岁的退役军人组成的“老兵宣讲团”,自成立至今已在松江城乡各单位开展红色演讲440余场,听众超过6万人次,成为了松江区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名片”。各支志愿队伍通过深入社区、军营、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红色主题宣讲、红歌歌咏、技能培训、特色双拥文化作品创作和展演等活动,持续传播红色火种,续写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记者:沈思韵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王红霞 周加姚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