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多边主义的危机与全球挑战 , 在2025年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再次强调了多边主义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基石的重要性,并指出“个别国家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严重偏差”,直指美国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对国际体系的破坏。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以“美国优先”为名,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公利之上,滥用关税、胁迫盟友、扰乱产业链,导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重新抬头。这一背景下,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规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更是关乎全球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
一、美国单边主义:从规则受益者到规则破坏者
美国曾是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最大受益者,其通过多边贸易规则主导了战后经济秩序,但近年来却成为这一体系的颠覆者。具体表现为:
1. 滥用关税与经济胁迫:美国频繁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加征关税,将贸易政策武器化。例如,其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被金砖国家经贸联络组会议批评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2. 破坏世贸组织功能:美国长期阻挠WTO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导致争端解决机制瘫痪,同时拒绝执行不利裁决。数据显示,美国至今保留90多项实施超过20年的反倾销措施,其“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严重削弱了国际规则权威。
3. 损害盟友利益: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以高额补贴吸引欧洲企业迁往美国,直接削弱欧盟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竞争力。法国总统马克龙更公开批评美国以3至4倍高价向欧洲出售天然气,利用盟友危机谋取暴利。
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WTO的非歧视原则,更暴露了美国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异化为“美国规则优先”的虚伪性。
二、多边贸易体系的崩塌风险与全球代价
美国单边主义的蔓延已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1. 贸易冲突加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欧洲实施歧视性补贴等措施,引发多国向WTO提起申诉,全球贸易战风险不断升温。例如,欧盟、加拿大等传统盟友也因利益受损而加入批评行列。
2. 产业链碎片化:美国的“长臂管辖”和产业回流政策迫使企业重构供应链,推高了全球生产成本,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资本上的边缘化困境。
3. 发展中国家受害尤深:单边制裁和金融霸权(如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多国本币贬值、输入型通胀高企,进一步挤压了新兴市场的发展空间。
王毅指出,若国际社会对美国的霸凌行径妥协退缩,只会纵容其变本加厉,最终使多边贸易体制名存实亡。
三、金砖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应对路径
面对单边主义挑战,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成为维护多边规则的中坚力量:
1. 凝聚共识,反对保护主义:金砖国家多次在峰会宣言中重申支持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呼吁所有成员遵守规则,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2025年经贸联络组会议更明确将协调立场,共同应对美“对等关税”政策。
2. 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包括要求国际金融机构(如IMF、世界银行)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推动绿色转型与数字治理的公平规则。例如,金砖国家倡导在气候变化领域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敦促发达国家履行义务。
3. 深化内部合作:通过《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2030》等框架,加强数字经济、能源转型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减少对单极体系的依赖。
四、未来展望:重构公平与包容的全球贸易秩序
维护多边贸易规则需国际社会协同行动:
1. 修复WTO功能:重启上诉机构、完善争端解决机制,遏制单边制裁滥用。
2. 制衡霸权行径:通过多边平台联合发声,对美单边措施形成集体反制压力。例如,欧盟计划推出本土版《通胀削减法案》,以应对不公平竞争。
3. 倡导新型全球化:推动贸易规则向普惠性调整,例如在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领域建立更平衡的利益分配机制。
正如王毅所说,“贸易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唯有坚守多边主义,才能避免世界滑向零和博弈的深渊。当前的紧迫性不仅在于应对危机,更在于为下一代构建一个更公正、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体系。
(作者金思宇系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北京泛亚智库学朮委员会主任、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国盛战略智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