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埃及金字塔一直以其神秘而宏伟的姿态矗立着,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长久以来,它们被视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传说。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对金字塔的真实性提出了大胆质疑,其中,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的观点尤为引人注目,他经过多年研究,搜集了诸多证据,直指金字塔是混凝土伪造,而这一观点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为华夏文明正名的深意。



金字塔:历史的奇迹还是伪造的骗局?

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其规模之宏大、建筑工艺之精湛,令现代人都为之惊叹。传统观点认为,金字塔是在距今 4600 多年前,由古埃及人运用大量人力,花费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建造而成。

那些巨大的石块,每一块都重达数吨甚至数十吨,在当时简陋的技术条件下,如何将它们开采、运输并精准地堆砌起来,一直是考古学界和建筑学界的未解之谜。

然而,俄国数学家福缅科率先提出了金字塔伪造论。他指出,金字塔埋在地下几千年安然无恙,可挖出来几百年就严重风化,这不符合常理;建造金字塔的石块上有气孔,明显是混凝土的特征;

而且金字塔石块间没有使用粘合剂却无缝隙,这也十分蹊跷。基于这些疑点,福缅科认为金字塔并非拥有数千年历史,而是 1901 年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才开始建造的。



多年后,浙大教授黄河清对这一说法表示赞同,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明确表示,金字塔底座不是像混凝土,而就是混凝土建造的。他强调,混凝土出现最多 1000 年,而埃及金字塔被认为是 4600 多年前建成的,那时根本不可能有混凝土技术。

此外,黄教授还引用了欧洲画家维旺・德农的一幅狮身人面像画作作为证据。德农是当年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科学艺术团成员,他的任务是绘制埃及遗迹。

在他的作品《上下埃及行记》中,所描绘的狮身人面像与现实中的存在细微差异,比如现实中的狮身人面像是平视的,而图画中的却是 30° 角仰望天空;

画中的狮身人面像嘴唇厚实圆润,鼻子较为平整,头发也没有长到遮住脖颈,这些都与现实不符。黄教授认为,这或许暗示着当时的埃及遗迹与现在我们看到的并不完全一样,有可能经过了后期的改造或伪造。

除了福缅科和黄河清教授,还有人从文献角度对金字塔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他们发现,在 1900 年以前,几乎没有任何关于金字塔的明确记载。而且,郑和下西洋以及丝绸之路的相关记载中,也找不到对金字塔的只言片语,这似乎表明金字塔在古代并不存在。



反驳与争议:金字塔伪造论能否站得住脚?

面对金字塔伪造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反驳观点。有人认为,福缅科的观点并非出于纯粹的学术目的,因为在他的理论中,不仅金字塔是假的,中国的长城、古希腊的文明等一切早于俄罗斯的文明都被他判定为假的。

以他对长城的伪证为例,福缅科认为长城是 1697 年康熙为防备沙俄而修建的,理由是长城过于高大,防备匈奴两三米高就足够;长城上的设施太先进,2 千年前不可能有这些东西;匈奴在汉武帝时就被灭了,现在却还有长城;长城太大太分散,中国根本没有那么多兵力把守。

但这些观点明显漏洞百出,与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相悖。而且,福缅科的观点大多出自其团队,很少有其个人单独发声,这也让人对其观点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对于金字塔是 1901 年开始建造的说法,早在 1866 年,清朝人张德彝前往北非考察时,就曾在其著作《航海述奇》中描绘过金字塔,当时称之为 “王陵”,书中写道:“周一百八十丈,高四十九丈,皆巨石叠起…… 正面一洞,高约八丈,上有埃及文一篇,字如鸟篆,风雨侵蚀,模糊不复辨识。” 这说明在 1901 年之前,金字塔就已经存在。

另外,关于金字塔中存在混凝土的说法,虽然黄河清教授强调 4600 多年前不可能有混凝土技术,但在我国甘肃省大地湾遗址,就发现了一块来自 5000 年前的混凝土,其中所含的 “硅酸钙” 与现代混凝土十分类似。

据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大地湾人在打磨石器时,碎石粉末与水混合凝结形成的原始 “混凝土”。虽然这可能是偶然现象,但也说明不能完全排除古埃及人在当时掌握类似技术的可能性。

而且,早在公元前 480 年,希腊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就提到过,金字塔在古王国时期动用 10 万奴隶,用时 20 年建成。

此外,在一位公元前 1880 年的古埃及法老坟墓中,还发现了搬运巨物的图画,画中显示有很多人共同参与搬运一个巨型雕像,雕像脚下有人在洒着某种液体,推测可能是类似润滑油的东西,用以减小摩擦力。这表明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运用了一定的智慧,并非单纯依靠蛮力。



为华夏文明正名:金字塔伪造论背后的深意

黄河清教授等学者对金字塔真实性的质疑,除了出于对历史真相的追求,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华夏文明正名。长期以来,西方考古界以 “冶金术、文字、城市” 三要素作为文明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许多古老文明的地位都受到了质疑。

而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经过科学而漫长的 “寻根” 之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发布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标准,即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出现王权和国家。这份中国标准,正是基于以良渚为代表的样本而制定的。

然而,在西方主导的历史叙事中,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等被过度推崇,而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却常常被忽视或贬低。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缺乏事实根据,甚至对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持怀疑态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字塔伪造论的提出,无疑是对西方传统历史观的一种挑战。如果金字塔真的是伪造的,那么西方历史学界长期以来构建的历史体系就需要重新审视。

这对于重新评估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世界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结语

金字塔究竟是历史的奇迹还是伪造的骗局,目前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议。福缅科、黄河清教授等提出的金字塔伪造论,虽然有一定的证据支持,但也面临着诸多反驳。

这场关于金字塔真实性的争论,不仅仅是对一座古老建筑的探讨,更是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话语权争夺以及对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新认识。

而黄河清教授等学者通过对金字塔的研究,试图为华夏文明正名,这一努力也提醒着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更加重视对自身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未来,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关于金字塔的真相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会有更加清晰的答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