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电视圈最热闹的事,莫过于白玉兰奖的提名名单了。
作为国内电视剧三大奖之一,这个奖的分量可不比影帝影后的金鸡百花差。
而今年视帝的争夺战格外有看头,既有靳东、于和伟这样的"老江湖",也有李现、于适这些年轻面孔搅局。
而目前观众们票选出的前五名里,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票数差了足足三倍多,这架势,真叫人好奇最后大奖会花落谁家。
老将稳扎稳打
要说最让中年人放心的,还得是靳东这样的"正剧专业户"。
他在《西北岁月》里演活了一位历史风云人物,据说为了角色减了十五斤肉,还跑到陕北老乡家里住了仨月学方言。
有场动员讲话的戏,他吼一嗓子能把电视机前的观众震得坐直——这劲头,和年轻时在《伪装者》里穿西装耍帅的明楼完全不是一个人。
于和伟今年更是"双响炮",《我是刑警》里二十年警龄的老警察,查案时连根烟灰掉地上都得蹲着看半天;
转头到《城中之城》里演金融大佬,西装革履往办公室一坐,那股子"钱味儿"隔着屏幕都能闻见。
除了这些老戏骨,今年的中生代演员,也格外有看点...
中生代全面开花
张若昀的《庆余年2》让观众足足等了五年,结果一开播还是稳稳拿下收视冠军。
他演的范闲在朝堂上跟人斗心眼子时,眼睛滴溜溜转得比算盘珠子还快;可一到独自对月喝酒的戏份,那背影萧索得让人想给他披件外套。
难怪有人评价:"这小伙子把权谋剧演出了武侠片的江湖气。
而李现今年算是彻底甩掉了"偶像"标签。
《国色芳华》里他演个制香世家的公子,兰花指一翘,焚香的动作优雅得像在弹钢琴;转头到《春色寄情人》里扮自闭症画家,缩在墙角画画的样子又让人心疼得直叹气。
最绝的是有场哭戏,他硬是憋着没掉一滴眼泪,光靠嘴角抽搐就把观众看得心揪成一团。
但要说到今年的最大黑马,非《我的阿勒泰》里的于适莫属。
这小子在草原上骑马放羊的架势,活脱脱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哈萨克小伙。
为了演好角色,他提前半年跑到新疆啃馕饼喝马奶酒,晒得脸上两团高原红到现在都没褪干净。
剧里有场暴风雪找羊群的戏,零下二十度他穿着单袍子就往雪地里扑,冻得鼻涕结冰还在坚持拍——这份狠劲,连剧组的老牧民都竖大拇指。
演技之外还得拼啥?
可是不管有多少好剧,或者是多少老戏骨新演员,白玉兰奖的评委们可不好糊弄。
这个奖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正剧更容易拿奖。
过去十年里,有七年视帝都给了主旋律剧,《觉醒年代》《人世间》《山海情》这些爆款都是这么出来的。
而往年获奖的像胡歌、雷佳音,哪个不是在角色里"脱了层皮"?
而今年这几位候选人,拼的可不只是演技:
靳东胜在"稳":正剧演员的厚重感,就像家里用了十几年的实木家具,越看越踏实。
而于和伟赢在"变":刑警和金融大佬两个角色跨度之大,堪比川剧变脸。
张若昀靠"灵":把权谋剧演得不死板,还能让年轻观众追着喊"范闲老公"。
李现拼"细":自闭症患者手指的每一次颤抖,都像是拿尺子量出来的精准。
于适凭"真":草原青年的糙劲儿浑然天成,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从牧民堆里扒拉出来的演员。
具体谁能拿奖,现在也快到了揭晓“谜底”的时候了,不过咱普通观众只是看热闹,内行看的可是门道。
因为白玉兰奖最爱奖励"突破"。
这么看的话,于适这种从流量小生转型实力派的,可能更对评委胃口。
但靳东和于和伟的国民度也不是吃素的,毕竟电视机前握着遥控器的叔叔阿姨们,就爱看他们这张"熟脸"。
还有个隐藏加分项——《我的阿勒泰》带火了新疆旅游,据说今年阿勒泰的民宿预订量涨了五倍不止。
这种"演部戏带火一座城"的本事,说不定能让于适在评委心里多拿几分。
结语
说到底,视帝的奖杯就像老茶壶里泡出的浓茶,既要有年轻演员的新鲜劲儿,也得有老戏骨沉淀的醇厚。
咱普通观众不妨搬好小板凳,备上瓜子花生——5月26号颁奖那天,甭管是谁站上领奖台,能让我们看到这么多好戏的演员,个个都值得喊一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