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从不向强权下跪,过去不会,未来也不会!”

4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一段中英双语视频《不跪!》,这不仅是中国对美国极限施压的强硬回应,更是对全球霸权主义的一记响亮耳光。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特朗普也坐不住了,紧急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减免汽车关税,将进口汽车关税从48%砍到25%,汽车零部件关税直接全免。

这场关税博弈,中国一句“不跪”,让特朗普又退一步,这究竟是特朗普真的撑不住了?还是另有打算?



中国发布双语视频《不跪》

先说这视频,短短几分钟,信息量却大得惊人。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1年恢复联合国席位,再到如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中流砥柱,中国用历史和现实告诉世界:面对强权,我们从不低头。

视频里那句“NO COMPROMISE(绝不让步)”,铿锵有力,直戳人心,面对特朗普步步紧逼的关税大棒,中国没有慌乱,而是用行动和态度表明:你压得越狠,我站得越稳。



这份底气从哪来?看看全球产业链就明白了,中国制造早已不是简单的“世界工厂”,而是全球供应链的命脉。

拿汽车行业来说,一辆福特F-150皮卡,3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从螺丝到电路板,缺一不可。

特朗普之前强推的“钢铁关税+汽车关税”组合拳,把美国车企的成本抬高了40%,生产线都快停摆了。



丰田北美负责人曾无奈吐槽,找不到替代供应商,14款车型推迟下线,甚至用过越南、印度产的刹车片,结果因为精度差0.02毫米全报废。

这就是现实:离开中国制造,美国车企连一辆完整的车都造不出来。

中国的不跪,不仅是为自己争口气,更是为全球产业链撑腰,视频发布当天,冲上热搜的不只是中国的态度,还有世界对这种硬气的共鸣。

日本、韩国、欧洲的车企,都在暗自松了一口气——中国不跪,全球供应链就不用跟着受罪。



特朗普迫不得已的妥协

再说特朗普这边,4月29日,他签下的两道总统令,看似是大手一挥,其实是迫不得已。

进口汽车关税从48%降到25%,零部件关税全免,这对美国车企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

过去几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车企苦不堪言。成本飙升,消费者买单,零售商无货可卖,怨声载道。



更扎心的是,美国的盟友也没站他这边。加拿大总理卡尼直接怒斥美国“背叛”,日本首相石破茂不紧不慢地表示“不急着签协议”,韩国更是明确表态不想在中美间选边站。

特朗普原想用关税战“分而治之”,结果盟友离心,自己后院起火,更要命的是国内压力,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因为关税水涨船高。

亚马逊上,中国产手机壳涨了2美元,小家电涨了15美元;沃尔玛的童车贵了28%,年轻人买个耳机得多掏三成钱。



消费者不干了,零售商也急了,沃尔玛直接要求中国供应商加急发货,还承诺关税自己扛,摆明了不想让供应链断裂。

特朗普政府急得跳脚,指责这些企业“帮中国伤害美国”,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特朗普控制不住局面的表现。

还有个更大的隐患——美债问题,日本最近抛售美债的动作,让特朗普的财政压力雪上加霜。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之一,虽然还没出手,但潜在的威胁让特朗普不敢轻举妄动。

6月,6万亿美债到期,特朗普得好好想想怎么应对,内外交困之下,他只能选择退让。

退让背后的算计

不过别以为特朗普退一步就是认输了,他退是退了,但遏华的心思一点没变,白宫发言人嘴硬地说,这决定是为了“美国工人”,跟中国无关。



可事实呢?美国股市在总统令发布后集体翻红,车企股票涨得最欢,这不就是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最好证明?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还在抛“公平协议”的诱饵,他在执政百日集会上喊话,希望和中国达成“公平公正”的贸易协议,还抛出“美国一年亏一万亿美元”的说法。

这话听起来吓人,但稍微翻翻数据就知道是胡扯,2023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2630亿美元,哪来的“万亿”?



更何况贸易逆差不是“损失”,美国消费者买到便宜好货,企业靠在华投资赚得盆满钵满,这些好处特朗普从不提。

他嘴里的“公平”,其实是要中国接受不对等的条款,比如要求中方定期汇报履约情况,自己却对开放市场含糊其辞。

这种套路中美第一轮贸易战就见识过了,结果是协议形同空文,美国还反过来甩锅中国,这场博弈表面看是特朗普退了一步,实则是中国进了一程。



参考资料: 中方发布《不跪!》视频传递何种信息?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
特朗普签署公告将对汽车零部件关税提供补偿 环球时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