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搞关税战原本是想让美国再次“伟大”,然而一个月快过去了,不仅没让美国变好,还让自己变得灰头土脸,国内民愤四溢。
尤其是在中国坚决反制美国霸权,大幅削减大豆采购后数量后,美国国内的农场主恨不得生吃了他。
为了缓解国内压力,特朗普不得不寻找“接盘侠”,逼迫日本接盘大豆,日本服软递上投名状,表示愿意加大美国大豆进口量。
日本真的需要这么多大豆吗?“广场协议”还历历在目,日本服软,未来付出的代价怕是不止30年!
中国不吃讹诈这一套
特朗普上台后,关税成了他最爱用的“武器”,2025年4月,他宣布对全球加征高额关税,最高25%,连盟友日本也没能幸免。
这招的本质,就是拿关税当筹码,逼各国妥协,让美国占尽便宜,他还设置了个90天的“缓刑期”,意思是各国得赶紧来谈判,交点“保护费”,否则关税就砸下来。
为啥特朗普这么急?因为他国内压力不小,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出口受阻,尤其是中国这个“大金主”直接掐断了美国大豆的订单。
美国大豆年产1.2亿吨,出口占一半,中国过去买走60%,约3600万吨,如今中国把采购量砍到2200万吨。
美国豆农急得直跳脚,特朗普的“铁票仓”都快炸了锅,加上美股下跌、美债被抛售,特朗普必须找个“软柿子”捏一捏,立个谈判模板,给其他国家看看“反抗的下场”。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中国态度硬得像块铁板,外交部和商务部多次辟谣,否认与美国有任何谈判,直接点明:想谈?先把单边关税取消了再说!
中国还用实际行动“打脸”美国:大幅削减美国大豆进口,转向巴西等国采购,价格更便宜,供应也稳定。
2025年4月,美国大豆到中国港口的价格高达1026美元/吨,而巴西大豆只要580美元/吨,这差距谁还买美国的?
相比中国的硬气,日本的反应就有点“舔狗”味道了,特朗普关税一出,日本立马慌了。
日本急着当“接盘侠”
4月2日,首相石破茂就跑到美国,带着大礼包:承诺对美投资1万亿美元,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和生物燃料进口,还暗示对美国大豆感兴趣。
结果特朗普转头就给日本汽车甩了个24%的关税,4月3日直接生效,日本傻眼了汽车可是日本的命根子,2024年占对美出口的28.3%,相关产业撑起日本GDP的8%。
这24%的关税一砸,日本车企要么涨价(销量可能跌8%-26%),要么吞下利润损失(最多跌59%)。
更惨的是,日本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崩盘,如果再丢了美国市场,经济得喝西北风。
日经指数4月3日暴跌4.5%,7日直接跌破31000点,创下年度最大跌幅,石破茂急得在4月4日内阁会议上把这事叫“国难”,还给特朗普打了半小时电话,求情没啥用。
日本“接盘”救不了美国
日本这波操作,乍看是给特朗普解了燃眉之急,但仔细一算,根本不现实。
美国大豆出口缺口2000多万吨,日本过去每年只进口350万吨,撑死加到500-600万吨,连零头都补不上。
玉米也一样,日本年消费1500万吨,80%靠美国,但增购空间有限,毕竟日本不像中国养那么多猪,大豆主要是榨油,需求量小得可怜。
日本老龄化严重,食用油消费还在下降,进口再多也消化不了,更要命的是,日本这是在拿粮食安全冒险。
玉米和大豆是战略物资,日本却把进口渠道全押在美国身上,一旦美国翻脸,随时能卡日本脖子。
日本企业也不是傻子,进口大豆是商业行为,政府逼着买滞销货,赔本买卖谁干?所以日本想当美国大豆的“接盘侠”,纯属没那个能耐。
日本的代价短痛变长痛
日本这波操作,短期看是想保住汽车出口和经济稳定,但长远看,代价可能很惨。
经济雪上加霜,2024财年,日本破产企业超1万家,创11年新高,关税冲击下,GDP可能下降0.2%,而去年增长才0.1%,等于白干一年。
产业空心化加剧,汽车产业萎缩会拖累钢铁、物流等上下游,失业率上升,年轻人更没盼头。
最重要的是粮食安全堪忧,过度依赖美国农产品,日本等于把命脉交出去,未来被讹诈的风险更大。
特朗普的关税战是全球讹诈,单打独斗没好果子吃,日本要是聪明,就该学中国,联合其他国家一起硬刚,而不是给特朗普当“舔狗”。
上个世纪的“广场协议”还在眼前,日本被美国玩弄经济,丢失了发展的三十年,如今服软,未来怕是不止三十年代价!
信息来源: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减少,日本考虑增加美国大豆和玉米进口 环球时报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观察者网
国家发改委回应美加征关税:凭空做牌、霸凌霸道、出尔反尔 人民日报
部分商品涨幅高达377%:美国消费者为关税“买单 环球网
美日第二轮贸易谈判在即 日方亮明立场:将力求美方全面取消新关税 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