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萌新。2025年4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中科国大未来(北京)科技院承办的工业强国少年行——“踏春寻迹工业脉搏,研学赋能强国未来”研学活动成功举办,青岛大学路小学三年级“品·智”队员们踏上“行走的思政课——踏春滨海寻自然”春季项目式研学之旅。此次研学将自然探索、思政教育与工业元素巧妙融合,为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科学素养搭建实践平台。
博物探秘:在自然中启迪探索之光
在青岛滨海学院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内,一场充满趣味的自然探索之旅徐徐展开。队员们化身“自然观察员”,穿梭于宇宙演化展区、海洋生物展区和自然生态展区,在专业讲解老师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与奇妙世界的对话。
在海洋生物展区,队员们被深海鱼类独特的流线型身体结构所吸引。“原来鱼儿为了在水中游得更快,把身体进化得这么特别!”看着玻璃展柜中姿态各异的海洋生物标本,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通过近距离观察与互动,课本中关于动植物的知识不再抽象,而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大家一边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一边仔细记录生物形态与自然现象,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激发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在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
红色寻根:在艺术中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工业伟力”,油画馆的沉浸式思政课堂成为精神洗礼的重要一站。一幅幅油画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中国从救亡图存到崛起复兴的壮阔历程:抗日战争时期,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手持简陋武器顽强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防线;解放战争的烽火里,人民群众推着独轮车支援前线,凝聚起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画面色调逐渐明亮,工人们在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劳作,拖拉机、机床等设备象征着国家工业化的起步。改革开放浪潮中,现代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流水线生产的场景展现着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步入新时代,“复兴号”高铁风驰电掣穿越山河,国产飞机划破长空,超级工程彰显着中国工业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
聆听讲解时,队员们时而驻足凝视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时而惊叹于现代工业成就。当了解“复兴号”从技术引进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历程,孩子们眼中满是自豪。“原来我们坐的高铁这么了不起!”“这是无数叔叔阿姨奋斗的成果!”此起彼伏的感叹,见证着红色精神与工业强国信念在少年心中扎根。
春日诗韵:在创作中感受匠心传承
以语文学科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天”主题古诗为脉络,队员们开启“品诗韵、制标本、绘春景”实践环节。在春季自然讲座中,学生们学习植物生长规律、昆虫生态知识,对大自然的奇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手工创作现场,队员们将收集到的蝴蝶标本与干花小心地嵌入画框。他们充分发挥艺术创造力,精心设计版面布局,让标本与花朵错落有致,再用胶水仔细固定位置。“草长莺飞二月天”“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被工整地誊写在画框空白处,墨香与花香相互映衬,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
指导老师向队员们讲述中国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发展中蕴含的匠心精神。队员们在亲手制作标本画框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基础标本制作方法,更体会到无论是简单的手工创作,还是复杂的工业生产,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都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正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
此次研学活动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创新实践,将春日自然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工业知识启蒙深度融合。通过博物探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借助红色寻根,感悟奋斗征程,厚植家国情怀;依托春日诗韵创作,体会匠心精神,展现传统文化与工业实践的融合之美。
这不仅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坚定理想信念,更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未来,期待更多青少年在这样的研学活动中成长,为我国工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续写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