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通过发布《不跪!》的视频,基本已经为关税战的最终结果指出了明路,在这个关键时刻,任谁也无法继续作壁上观,尤其是贸易体量同样庞大的欧盟,必须快速做出决断,是选择和中国携手并进,还是接受美国敲下的关税大棒,继续委曲求存。
由于欧盟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而造成这一尴尬处境的罪魁祸首,正是现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如今欧盟高层已经明确希望她能辞职,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中国一个交代,也给欧盟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那么,冯德莱恩究竟做了什么,导致欧盟内部对她怨声如此之大?此时的美国,又会不会再次选择从中作梗?
“有毒”的冯德莱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怎么也不会想到,关税战的主战场明明在中美,现在战火却烧到了她的身上,瑞士媒体甚至给她贴上“有毒”的标签,就像点燃了导火索,引爆了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让她成为大家批评的目标。
许多欧盟国家的政治人物对她视而不见,甚至公开要求她下台,冯德莱恩面临的难题,表面上是个人能力和外交手腕的问题,实际上她力推的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政策,更像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困境,欧盟也因此深陷关税泥潭。
德国汽车企业叫苦连天,因为它们在中国的大量投资可能面临风险,之前赚钱的市场现在变得非常棘手,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对等关税”如同雪上加霜,让欧盟经济状况更加糟糕,使其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冯德莱恩被一些人认为更像是美国的代表,在对华关系上采取“去风险”的策略,但这个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观点认为,她的决策受到了美国的影响,未能充分考虑到欧洲自身的利益。
如果说美国的“对等关税”没有波及到欧盟,或许冯德莱恩的处境还不会如此艰难,可惜的是特朗普当下需要的是利益,需要的是“让美国再次伟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算是美国的盟友国,也全都被他算计在内。
因此冯德莱恩的亲美政策引起了欧盟内部的不满,尤其是在中国反制美国关税政策下,更有人觉得她很像“半个美国人”,上任后处处听美国的,在新疆、台湾等问题上总想惹中国不高兴,结果关税战越来越明朗,中方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更让人觉得不解的是,她访华时甚至要搭马克龙的飞机,怎么敢都显得自己像个“不请自来的监工”,场面十分尴尬,不过以前是拜登担任美国总统,她自认为能够得到拜登的支持,所以对于欧盟内部反对的声音,根本就不怎么在乎。
然而现在特朗普上台,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过去的有力支持消失不见,她作为“美国代理人”的处境变得非常不利,面临诸多批评和质疑,关键是她没能带领欧盟和美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关税问题,都表明美国已经背弃了欧盟。
更重要的是,冯德莱恩原本想打压中国,结果自己却受到损害,中欧班列运输受到影响,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他们想用“最低价格协议”来占便宜,结果商务部坚决反对,欧盟想减少风险的计划也落空,这种试图钻空子的做法明显是行不通的。
当然,如果欧盟内部足够团结,那么无论冯德莱恩做出何种决策,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得到欧盟内部的支持,可惜的,欧盟内部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般毫无间隙。
欧盟内部的“塑料联盟”
冯德莱恩领导下的欧盟,并未实现团结统一的目标,反而出现了裂痕,疫苗合同的问题,援乌计划的争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各自行动,无疑加剧了这种分裂,将欧盟内部的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欧盟内部的各个成员国,在重要政策上难以达成一致。各自为政的局面,阻碍了欧盟整体的发展和稳定。梅洛尼在教皇葬礼上翻白眼,表面上看是对冯德莱恩个人有些意见,但实际上反映了她对欧盟现在状况的不满。
然而冯德莱恩就算下台,可能暂时能让大家消消气,但欧盟真正的问题并不会因此消失,欧盟的上层领导还是被左翼力量把持着,所以短期内,欧盟在对中国和对美国的政策上,很难有大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欧盟的军事装备得靠美国,重要资源又离不开中国,既希望保持姿态又想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体现了欧盟在战略上的摇摆不定,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想搞“战略自主”就显得有点空谈,不太现实。
尤其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和中国的反制措施,对欧盟来说是进退两难的局面,好比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导致产业衰退,还是引发物价飞涨,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严重损害欧盟的利益,而冯德莱恩可能只是个背锅侠,更深层的问题是欧盟领导层集体脱离现实。
他们嘴上喊着“战略自主”,实际上什么都没做,他们把“民主价值观”当成挡箭牌,用来掩盖自己的问题,实际上搞的是双重标准。
因此,无论冯德莱恩是否能继续留任只是后续的影响之一,欧盟需要认真解决自身存在的深层问题,重新评估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并在合作中找到发展机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应该做出何种选择。
结语
当特朗普们还在用19世纪的殖民思维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正用21世纪的共赢逻辑重塑世界规则,在这个节骨眼上,倘若能够顺水推舟撤掉冯德莱恩,在欧盟委员会主席这个关键职位换上一个真正为欧洲着想、内政外交层面都能以欧盟利益为出发点的“主理人”的话,或许欧盟才会迎来一片新的曙光,你觉得呢?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2025-04-28《“欧盟高层意识到,冯德莱恩,有毒”》
华尔街见闻2025-04-16《冯德莱恩:如果谈判未能达成解决方案 美国的制成品和数字服务都可能成为报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