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激昂的朗诵声中,先生剧社的演员身着长衫,将闻一多先生的风骨展现得淋漓尽致。4月26日,西南联大师生步行团入滇87周年纪念日与福照楼重建23周年纪念日在此重合,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在福照楼胜利堂西南联大主题店拉开帷幕。悠悠古琴声中,云南文化界老中青代表齐聚一堂,于古朴的木质桌椅间、镌刻着西南联大校训的厅堂内,共同追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回溯历史,1938年的4月26日意义非凡。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先至长沙,后因南京失守转徙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初,联大师生分三路撤离,其中两路乘车转道越南入滇,另一路约300人组成的步行团毅然选择徒步入滇。这支队伍中,既有闻一多、曾昭抡、李继侗等教授,也有查良铮、任继愈、季镇淮等青年才俊。他们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最终抵达昆明。在这片热土上,师生们秉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家国的责任,潜心治学、笔耕不辍,以点点星火照亮中国教育的苍穹,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承载着西南联大师生记忆与昆明人深厚情怀的福照楼,也在23年前完成重建,重回大众视野。福照楼店名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因坐落于福照街而得名。早在那时,其紫陶汽锅鸡便已在西南联大师生间声名远扬。作家汪曾祺在《昆明菜》中曾这样写道:“这家店不知有没有店号,进门处挂了一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培养正气’。”“今天我们培养一下正气”,这句当时昆明人口中的“暗号”,正是相约前往福照楼品尝汽锅鸡的代名词。时至今日,福照楼的汽锅鸡依然是昆明美食的“金字招牌”,成为招待外地亲友的首选佳肴。
在这个特殊的双纪念日,福照楼以独特的方式传承西南联大精神。餐厅精心推出“文科版”和“理科版”特色菜品,既有簸箕烧烤、得胜桥鱼排等展现云南食材本味的美食,也有纸包黑三剁、汽锅米汤野菜等勾起老昆明人童年回忆的家常菜。联大风骨、藠头河鲜、火焰煤球等创意菜肴,摒弃繁复的调味,以简约的烹饪手法,将山野珍馐与寻常食材化为舌尖上的惊喜。菜品选材考究,鸭肉鲜嫩、豌豆尖清爽,鱼肉排骨切块均匀,春卷火腿丝火候恰到好处,米汤野菜原汁原味,让人吃得安心、品得舒心。
品尝美食的同时,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也在同步上演。在装饰着木质火腿椅与彩色琉璃窗的大厅内,先生话剧社带来精彩演出。《西南联大》话剧重现了先生们在战火中为家国命运激烈争论的场景;《红烛》朗诵传递出闻一多先生甘愿燃烧自我、追求光明的豪迈;《最后一次演讲》则以振聋发聩的呐喊。在昆明文学界老前辈的深情讲述中,西南联大师生们于战火纷飞中坚守求知、不屈不挠的形象愈发清晰。
西南联大风骨,跨越岁月长河,在福照楼的美食与文化中得以延续。不妨择一闲暇,走进福照楼,尝一口联大菜,在味蕾与心灵的双重触动中,感受87年前那群师生的热血与坚持。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