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能源保卫战:从北溪事件到海底防线,英国如何筑牢能源安全双支柱?
【能源之声 4月28日发布】
4月30日,英国海上能源协会将在阿伯丁(英国苏格兰一郡)举办首届海上能源安全与韧性会议。此次活动筹备已久,将汇聚行业领袖、国防政策专家、安全部门和学术界人士。近期发生的全球事件使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
英国政府发布的《战略国防评估》正在审查关键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风险,包括海底天然气管道和数据电缆。与此同时,英国首相承诺到2027年将2.5%GDP用于国防投资。
北海始终是英国的一项战略性资产。这里汇聚了维持英国能源系统运转的人力资源、开采平台、输能管道和发电涡轮机。在全球格局演变之际,保护这些基础设施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从战略上来看,这一做法的重要性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第一是地理因素。北海从苏格兰延伸至挪威,是包括俄罗斯船只在内的国际船只进入欧洲水域的门户。
第二是能源因素。近九成的英国家庭仍然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取暖,这些燃料满足了英国约四分之三的能源总需求。英国使用的天然气约有40%直接来自北海水域。与此同时,海上风电是英国政府2030年低碳电网计划的核心。
英国进口的大部分天然气也通过海底管道输送。这些管道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能源安全都至关重要。
此类基础设施面临的风险绝非空谈。在波罗的海,已经发生过多起波及海底管道和电缆的蓄意破坏事件。
2022年北溪天然气管道袭击事件表明,能源资产在地缘政治冲突中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此后,北约加强了对关键设施的巡逻,以阻止进一步的破坏行为。
历史表明,能源基础设施往往在冲突中首当其冲。纵观二十世纪至当前乌克兰战事,切断供应始终是施压手段、动摇经济根基与重构全球力量平衡的利器。
能源也可以成为经济武器。能源流动中断造成的价格冲击对家庭和企业都产生影响。对于任何致力于建设韧性低碳经济的国家来说,安全且价格合理的能源并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英国海域水面上约有160个海上设施。每日约有9000人在北海和东爱尔兰海作业。海上团队已经接受了发现和上报问题的培训,从多方面来说,监控是一项共同的责任。这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如今的能源系统并非仅靠硬件运行。它们依赖于软件、互联平台以及同样容易受到攻击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因此,我们的会议还将探讨网络和物理安全韧性、新兴威胁以及行业现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持领先地位。
安全性和韧性关乎确保英国是否能够满足国内能源需求。英国未来几十年仍将需要石油和天然气。即使在最雄心勃勃的净零情景下,预计到2050年英国也将需要130亿至15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
根据目前的计划,其中只有40亿吨二氧化碳将来自英国水域。其余则需要进口——这通常会增加排放量,并减少英国的就业岗位。
但情况并非一定如此。英国最新《商业展望》报告显示,英国可以以符合净零排放目标的方式,从北海额外开采20亿至30亿桶石油。这将为经济带来高达1500亿英镑的收益,这在此前预期的2000亿英镑的基础上,还能减少英国对海外供应的依赖。
将北海视为衰退中的能源产区实属谬误,更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其未来价值远不止油气资源,更涵盖碳封存、氢能开发、海上风电及支撑这些领域的技术人才储备。 实现净零排放并非要在可再生能源和石油天然气之间做出选择。英国两者皆需。安全是英国综合能源结构的支柱,此次会议将聚焦于英国当前面临的挑战性问题的现实可行解决方案。
随着英国步入全球化新时代,英国需要采取平衡务实的方针,保障北海及其人民的未来。携手共进,英国才能确保今天的灯火通明,同时构建面向未来的低碳经济。
编译:李家豪(新能源部)
审校:孙桂林(新能源部)
编辑:李家豪(新能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