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4-2028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公示稿)》公开征求意见。
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全面跃升,建成全球一流的国际门户枢纽、东北亚领先的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引领的区域发展引擎。到2035年,基本建成服务黄河流域、协同东中西部、面向亚太、联通“一带一路”,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
2028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0万标准箱,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3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1.5万吨,接待邮轮50艘次、出入境游客25万人次,巩固并提升青岛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能级。
到2035年,基本建成服务黄河流域、协同东中西部、面向亚太、联通“一带一路”,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00万标准箱,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0万吨。支撑青岛市实现城市能级国际化跃升,引领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动北方经济全面振兴。
推动青岛港航物流相关要素向重点片区集聚发展,形成“五片区集聚”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空间格局。重点建设前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上合多式联运和临空经济示范区、董家口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国际邮轮经济示范区、航运服务总部经济区,形成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五大集聚片区。
发展国内国际相互衔接的精品组合航线,巩固日韩航线,积极开发东南亚、俄罗斯等中远程航线,开通国内沿海航线,在胶东经济圈积极发展城市间邮轮旅游、海岛游、滨海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支持发展邮轮船队,鼓励多元资本进入邮轮产业。支持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整合做强港口免税业务,立足完善免税配套服务功能,争取在邮轮母港增设出境提货点,培育免税业态。
快海岛旅游航线审批,在胶东经济圈试点开展海岛旅游常态化运营。积极拓展海上旅游夜游线路,释放海上夜经济消费活力。
同时,加快建设面向胶东半岛都市圈的快速交通体系,积极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16号线建设,形成胶东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稳定首尔快线化运营,争取东京航权,加密釜山、济州、大阪、福冈等航线,恢复或新开名古屋、札幌、大邱等航线。推动远程及洲际航线复航,逐步加密航班。依托青岛-乌鲁木齐、西安等枢纽共建合作,构建沟通南北、联动东西、面向日韩的国际枢纽中转网络。
建设青岛机场“超级货站”,与中日、中韩海上快线共同探索日韩跨境电商适空货物通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空运向全国集散。打造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探索“TIR+跨境电商”模式。加强空港与邮轮客运联动发展,打造航线相互贯通的空海联运旅游观光线路。
大力发展汽车物流,集成口岸资质和航线优势,大力发展整车和二手车外贸出口业务,增量发展商品车进箱业务,拓展发展日韩、中亚、俄罗斯的国际转口业务。
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地处东北亚港口群中心地带和“一带一路”十字交汇点,是中央明确的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港。2024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87万标准箱,是我国第4大港口、全球第5大集装箱港口。青岛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6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8万吨,是我国区域性航空枢纽。青岛港集装箱海运航线超过230条(其中外贸航线202条),联通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在我国北方国际枢纽层级最高。已开通83条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建成内陆港51个,覆盖黄河流域省市和省内所有地市,2024年海铁联运箱量255万TEU,连续10年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累计开通中欧班列超4000列,图定班列线路达到13条,常态化开行“上合快线”“鲁欧快线”“日韩陆海快线”“中老国际货运列车”等特色线路。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航运企业54家,注册船舶367艘、998万载重吨,船舶管理企业41家,航运辅助企业3134家。腹地贸易服务和海运需求旺盛,初步形成了商贸、金融、法律、信息等航运服务企业和机构集聚。
来源|瞰胶州
帮助爆料/商务合作
请电话联系:13210250719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