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老人赤裸上身、敲锣游街的视频撕裂了网络舆论场。这场看似荒诞的行为艺术,实则是传统治理模式与现代法治文明的激烈碰撞。当"义务巡逻"马甲与刺耳的锣声同框,暴露出基层治理中亟待解决的深层矛盾。


新闻截图

在法理维度,这种游街示众的惩戒方式已然触碰法治红线。《行政处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第五十二条强调"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民事责任"。即便老人存在焚烧秸秆的过错,让其赤裸游街既违背比例原则,更涉嫌公然侮辱人格。基层治理者将传统威权手段奉为圭臬,折射出部分执法人员法治意识的集体性缺失。

社会治理需要温度与智慧的平衡。焚烧秸秆确有安全隐患,但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构建秸秆资源化利用体系,而非运动式整治。浙江某地建立的"秸秆换有机肥"机制,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江苏建立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既解决污染又创造就业。这些创新实践证明,现代治理应超越简单粗暴的惩戒逻辑。

这场游街闹剧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当"枫桥经验"已演进为多元共治的现代模式,某些地区仍沉溺于羞辱式执法的历史泥潭。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制度升级,更要实现治理者思维的根本转型——从震慑威慑转向服务引导,从人格羞辱转向权利尊重。唯有如此,才能在法治轨道上构建真正文明的社会治理生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