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日前,美菲年度最大规模联合军演"肩并肩-25"在吕宋岛启动,中方随即宣布南海实弹演训计划。

这场跨越二十天的军事行动集结了1.4万兵力,美军投入人数超过参演总兵力的六成。演习区域首次覆盖吕宋岛中北部与巴拉望岛,距离台海不足400公里。澳大利亚、日本自卫队首次以正式参演方身份加入,另有19国军事观察员现场观摩。美海军陆战队第3濒海作战团从夏威夷向演习区快速投送,陆基反舰系统与"堤丰"中导系统构建起移动火力网,F-18战机与"爱国者"防空体系形成空中防护网。



F-18战机资料图

五角大楼特别强调的"全面战斗测试"机制,将指挥所推演与实兵操演深度结合。6个联合全域作战场景中,既有传统海岸防御与抗登陆作战,更融入网络攻防、太空态势感知等新型作战要素。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承认,这实质是检验美菲联军应对区域危机的完整作战流程。演习海域特意选择在南海12海里领海线外缘,美海军第七舰队发言人宣称"旨在维护国际水域航行自由"。

中国海事局在军演启动当日发布航行警告,解放军南部战区某部在南海划定禁航区。参演部队连续四天实施多弹种跨昼夜实弹射击,远程火箭炮系统对400公里外海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同期穿越巴士海峡进入西太平洋,与陆基航空兵展开联合反舰演练。卫星影像显示,三艘055型驱逐舰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完成实弹拦截试验。

菲律宾军方接收的首批F-16战机尚未形成战斗力,美国雷神公司已开始游说马尼拉采购"标准-6"防空系统。菲国防预算中34%用于支付现有美制装备维护费用,这迫使菲海军推迟新型护卫舰采购计划。中国军事专家指出,美方提供的"军事大礼包"实质形成技术捆绑,菲方在指挥系统、数据链兼容性方面完全受制于人。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监测数据显示,美军在演习期间向克拉克空军基地增派12架F-35B战机,P-8A反潜巡逻机日均出动架次提升40%。值得关注的是,参演的日本自卫队C-2运输机首次在巴拉望岛实施野战跑道起降,这标志着美日菲三方后勤保障体系开始深度融合。中方歼-16D电子战机与空警-500预警机组成特混编队,对演习区实施电磁频谱监控。



F-35B战机资料图

菲律宾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该国73%的进出口贸易需经南海航道。当美国陆基反舰系统永久部署吕宋岛北部,该区域实际成为军事对抗前沿。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菲贸易额在过去五年增长89%,农产品与电子产品贸易依存度达62%。这种经济深度融合与军事对抗升级形成的矛盾张力,正考验着马尼拉决策层的战略智慧。

解放军南部战区某合成旅的演训画面显示,新型箱式火箭炮系统可在15分钟内完成阵地转移。该部队今年已完成7次跨区机动演练,最大转场距离达2300公里。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与火箭军某导弹旅实施联合火力突击演练,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成功穿透多层防空网。这些实战化训练成果,在南海实弹演训中得到充分验证。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兵棋推演表明,菲律宾现有军事设施的抗打击能力难以承受高强度对抗。苏比克湾至克拉克基地的"后勤走廊"完全暴露在远程火力覆盖范围内,这使美军的"分布式作战"构想面临现实考验。中国在永暑礁部署的远程相控阵雷达系统,可对马尼拉湾实施24小时态势监控。

当美军濒海战斗舰在巴拉望岛外海演练快速布雷战术时,中国海警3306船正在黄岩岛海域进行常态化巡航。这种针锋相对的态势映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安全观:一方执着于军事同盟与力量威慑,另一方坚持通过能力建设维护地区稳定。南海渔业合作委员会的统计表明,中菲渔业纠纷数量较三年前下降58%,这印证了对话协商机制的实际效果。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资料图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在演习闭幕式上强调"联盟威慑的有效性",却避谈演习期间菲方舰船三次试图接近仁爱礁均遭驱离的事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任何外部势力的军事存在都动摇不了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最新进展显示,区域国家正加速推进危机管控机制建设。

这场军事角力的背后,折射出亚太安全架构的深刻变革。当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捆绑重塑地区秩序时,中国用实战化训练和防御性部署给出答案。南海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参演美军舰艇平均距离争议岛礁保持60海里以上,这个细节或许比万字声明更具说服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