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夜经济从简单的“亮起来”走向“活起来”

成为拉动消费、激活就业、传承文化的

全能引擎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探访

4个具有创新性的夜经济集聚区

说不准就有你去过的

首站我们来到

重庆洪崖洞

为“夜”奔赴一座城


夜晚的重庆洪崖洞景区灯火辉煌,这座11层高的吊脚楼建筑群在暖色光影的映照下,宛如一座悬浮在空中的“金色宫殿”。作为全国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洪崖洞在2024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845万人次,一位已经“三刷”的北京游客感叹:“爬坡上坎的立体感,就是最地道的重庆味!”

这座建筑前身是重庆古城门之一的洪崖门,曾是巴渝吊脚楼聚集区,后沦为棚户区,2006 年改造后重获新生。如今它既保留传统建筑特色,又通过创新的灯光设计和业态规划,成功将“老重庆”文化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消费场景。4 楼美食街飘着小面、火锅香,32 元就能吃遍特色小吃;520 余家商户涵盖餐饮、文创、旅拍,“两江夜景游”的码头也多设在洪崖洞弯港,共同构成了夜游、夜宴、夜购、夜娱、夜宿的“五夜”消费业态。


“不去洪崖洞等于没有去过重庆。”来自湖南的一位游客告诉记者,“吃货、摄影师、文化爱好者、夜店玩家,谁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玩法。”

洪崖洞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瑶认为,洪崖洞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天然具备“网红基因”,吸引年轻群体“为夜景奔赴一座城”。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黄志贵表示,洪崖洞不仅点亮了重庆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夜生活,同时对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繁荣夜间经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昔日的棚户区到今日的“金色宫殿”,洪崖洞之所以成为重庆的“必去地标”,不仅因为它的网红属性,更因为它浓缩了极致的魔幻、地道的江湖和潮流的夜。洪崖洞用传统与创新为每一个游客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体验。正如游客所说,在洪崖洞,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山城记忆。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

天津海河岸

光影舞动“夜津门”


4月14日18时,天津海河两岸的灯光次第亮起,古文化街、鼓楼夜间集市开始苏醒。狗不理包子热气腾腾,十八街麻花香气四溢,相声茶馆内笑声不断,快板声与叫卖声交织成津夜交响曲。

一位游客对记者说:“天津的夜,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意式风情区的马可波罗广场上百年雕塑广场化身巨幕演绎穹顶光影秀,18种主题变幻惊艳众人;

解放桥开启“时空穿越”表演,借助3D投影演绎百年历史变迁;

意式风情区内几十家屋顶酒吧的灯光如星辰般闪烁繁星点点,游客举杯欣赏海河夜景,感受异国风情与津城魅力。


一位商户感慨地说:“过去的夜市就是摆摊卖货,现在的夜市是让游客感受到‘有活力的天津’。”天津以 “夜市 + 演艺 + 灯光秀” 模式,打造全链条消费生态。傍晚时分,游客可登上游船,沿途欣赏两岸灯光秀;下船后步入“天津之眼”摩天轮,俯瞰光影流动的海河全景;深夜转场古文化街,体验相声演出与手作工坊,或者转场意大利风情区感受现代生活的激情与澎湃。这种“移步换景”的设计,让消费时间大大延长。商户们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傍晚就打烊了,现在生意能做到半夜,营业额翻倍。”


在海河夜经济带背后,一套完整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2025年初,天津市商务局等4部门印发《天津市推动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点亮“夜津城”品牌,培育一批标志性“河”“海”消费场景,并提出积极探索多元新型跨界模式,打造兼具“烟火气”和“文明范”的夜间消费新场景。


夜色中的海河之畔,传统与现代交融,烟火气与时尚感并存,展现出创新驱动下夜经济的无限活力。

下一站我们走进

长春桂林路

小店唱响“小夜曲”


暮色降临,长春桂林路商圈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烤鱿鱼的香气与民谣声交织,瞬间从宁静老街变身 “不夜城”。这条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街道,如今以58%的夜间营收占比、超1200个就业岗位,重新定义长春夜生活。

历经露天市场、大棚改造、改善购物环境,引入大型商超,桂林路升级为 “吃喝玩乐” 一体化街区。如今,这里不仅保留丁香西饼屋等老字号,更汇聚精酿酒吧、剧本杀等新潮业态,传统小吃与网红美食同台,宠物街区萌态吸睛,年轻学生成为消费主力。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碰撞,市井与潮流共存。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以桂林胡同美食街为商圈核心,打造“市井底色+艺术基因+年轻生态”的商业生态,成为长春最热闹的“夜生活大本营”。本地博主告诉记者:“在桂林路傍晚逛夜市、吃小吃,晚上泡酒吧,凌晨还能在24小时书店发呆。”

商圈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指出其三大支撑要素:周边高校形成的“学生经济”、历史积淀的“中韩文化”以及东北特有的“季节补偿”效应。“冬季的严寒反而催生了更热烈的春夏夜经济,桂林路成功地把‘冷资源’变成‘热体验’。”

谈到桂林路商圈夜经济的繁荣景象,长春市朝阳区桂林街道企业服务办公室负责人常明深有感触,“小而美” 是桂林路的独特标签。更重要的是,商家扎根本土文化,灵活响应市场,用差异化定位吸引多元客群。从黄昏到凌晨,这条承载城市记忆的老街,正以新 “夜” 态续写消费传奇,让夜生活成为年轻态度的鲜活注脚。

最后一站

让我们一起重回80年代

石家庄正太里

沉浸怀旧“国际庄”


从正定古塔到龙泉古镇,从正太里文旅休闲烟火街区到湾里庙步行街,石家庄以 “夜游 +” 模式激活夜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4月14日晚,位于石家庄市泰华街的正太里文旅休闲街区灯火通明。“公社大食堂” 内,牛肉板面香气四溢,老电视、旧画报等元素还原80年代场景。“每隔几天就带女儿来打卡,这里的怀旧氛围无可替代。”80 后李女士说道。


正太里文旅休闲街区招商运营经理贾鸿强向记者介绍,街区以怀旧为主题,汇聚百余家餐饮老字号,节假日客流量可达七八万人次,一步一景的沉浸式体验,让这里成为“庄里人”的夜游新地标。记者在正太里街区看到,除了美食美景,这里每晚有先锋小乐队驻唱,周末会举办先锋小剧场、后备箱市集、相声曲艺表演后备箱市集等特色活动。好体验带来沉浸感,休闲处成为“不夜城”。




与此同时,正定古城 “夜游荣府” 活动、湾里庙步行街非遗手作也吸引众多游客。石家庄市文旅和商务部门数据显示,石家庄主城区夜经济休闲街区已达 23 条,并逐步向周边拓展,既点亮了城市街头的夜间灯火,更点燃了百姓夜间休闲的消费热情。


为激发市民夜消费潜力,石家庄市商务局4月2日发布公告,公开征选夜经济惠民红包发放平台。同时,还加密公交夜间班次、加强治安管理,确保市民夜间消费安全。曾经被认为 “没有夜生活” 的石家庄,如今商圈营业时间普遍延长至晚上10点半甚至更晚。越发丰富多彩的夜经济业态布局,也不断提升着夜间消费满意度,让“庄里人”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这趟沉浸式夜经济之旅就到这里啦

你心中还有哪些宝藏夜经济好去处?

欢迎留言区分享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刘文新 万晓东 李洪涛 李建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