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圈中多年,发现真正为变现急得跳脚的,无非是两类人:而真正的玩家,反而有种超然物外的淡定。

先说第一类:泉商。他们是靠钱币吃饭的主儿,仓库里堆着几十上百万的货,现金流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你猜他们朋友圈天天发什么?无非是"暴涨"、"疯抢"、"错过再等十年"。我有位开钱币店的朋友,有次喝多了说实话:"我要敢说行情不好,明天大客户就能把我柜台砸了。"也挺无奈,这就是生意人的生存之道。


做生意都很难(图源网络

至于第二类:就是那些“半桶水”或者一窍不通,却对变现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

他们可能连宝泉局和宝源局这种最简单的都分不清楚,却在每篇钱币文章底下都评论:"我家里也有"、"谁来收购"!但因为自身鉴赏水平几乎是一片空白,对自己的钱币没有正确清晰的市场认知。

通常是看个文章视频就“生搬硬套”,非要把家里几块钱的钱币卖到几百万,更别说对交易市场、网络平台的运用,所以变现几乎不可能。

他们根本不喜欢钱币收藏,只想“一夜暴富”,尽管强调无数遍也没什么用,只要等上当多次之后才能“自己醒悟”。


朋友圈商人卖的大头

而散户玩家,譬如我自己,却对变现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不知道诸位“真玩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心理?

要说没有保值升值的心理那也不太可能,我收藏一枚钱币自然也会考虑到品相、状态、市场热度等“保值”的因素。

但这些并非占有我的全部心思。去年我抄底了一些北洋、大头、28+雍正、咸丰泉五十,还在拍卖行买了几枚小名品。

看状态、查瑕疵以及看分数,反复确认之后才入手,就是跟着市场大流走。


P盒XF45分的状态

因为不虚伪的说,它们就是实打实的“投资品”,而且流通性极强。1300元的好状态通货大头,不管涨跌我心里都稳稳的,急缺钱的情况下,我降到1100元在朋友圈随便一发就能出掉,都不需要上平台。

对于这些“硬货”来说,不存在卖不掉的情况,无非是价格的高低罢了。

当然我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到那种“山穷水尽”的情况。如果跌了我就继续藏着,变现的决定取决于行情的好坏。

但我会把投资和爱好分开来,除了这些热门品种。我也买了不少所谓的“冷门”。


公式女钱两个版

比如战国平阴布币、南梁公式女钱、隋代置样五铢等,还收集了一些国产、日本和安南的永乐通宝,没什么原因,就是喜欢永乐大帝朱老四!

也有原因是不喜欢这个人,比如买天福元宝的原因,是有感于石敬瑭的“臭名昭著”,和收藏“靖康”的意义差不多。还有“高粱河车神”赵光义,虽然被网友各种戏谑,但他手书的至道元宝“真行草”,精美程度个人认为不比徽宗钱差多少,却是冷门。

有些是看书的时候顺手买的,也有些是刷视频看搞笑解说的时候买的。反正购买的原因多种多样,为的都是“纪念”而不是“升值”。


小钱也有大乐趣

收藏这些"冷门"时,我压根没想过要变现。爱好和生意是两码事,就像那些喜欢玩游戏的人一样,一旦变成了职业选手,那就会逐渐“痛苦”而不是享受。

因为爱好是自己开心就行,怎么玩都无所谓。但做生意就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极强,一旦自身能力欠缺就会苦恼、抱怨乃至于心灰意冷。

说到底,钱币收藏最美妙的就是这份自由。我的收藏清单之所以很"分裂":一面是硬通货一面是冷门,原因在于前者保证我不会饿死,后者保证我玩得开心。


罐装美锈置样五铢

如何平衡好这个关系是个大学问,能随时变现的钱币代表着受众广、热度高,但竞争也厉害,假货泛滥。

暂时很难变现的钱币,也能涨学问提眼力,收藏着没准也是以后资本炒作的目标,同样能让人乐趣倍增。

见过太多人在这条路上迷失,要么被欲望烧红了眼,要么被焦虑磨钝了心。钱币收藏的智慧在于平衡之道,就像古人玩泉讲究"藏用两全",我们今日又何尝不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