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苹果公司要把美制iPhone的产线迁到印度的消息不断,库克还在犹豫,倒是印度人先高潮了,放狠话说:“现在是抢夺东大供应链的最好时机!”

谁知,印度人还没高兴几天,就遭到“东大”狠狠地回击,他们拿不到从“东大”出口的生产iPhone所需的精密设备了


受“组装iPhone”刻板印象的影响,绝大部分人认为,组装是一件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有手就行。其实不然,在组装过程中,还是要用到许多高尖端的设备。

比如,要把某个小零件焊接到iPhone框架上,普通的焊枪是不行的,要用高精度的激光。

再如,在混线生产多型号iPhone时,需要用到一种智能取放机,从混乱的零件中挑出组装某一具体型号iPhone所需的零件,再精确送到对应组装人员手中。

听上去不难,不就是取和放吗?但这种取放机要用到包括视觉识别、机械臂、复合传感器、AI学习在内的多种技术,根本不是印度这种国家能生产出来的。

如果拿不到“东大”的取放机,印度工人只能靠肉眼从大量相似的零件中挑选出所需的部分,准确率可想而知,未来不排除你买了一台iPhone Max,里面用的是Pro零件的情况。


有的印度公司为了得到“东大”的设备,甚至跑到东南亚注册皮包公司,以他们的名义订货,然后再转运回印度。搞笑的是,这些设备运回去后,印度人发现操作系统是中文的,没人看得懂,只能用谷歌翻译,猜每个按键的功能。

无奈,印度人又提出从日本、韩国进口替代设备,但苹果犯了难,因为按照他们的规则,新供应商的设备至少要经过一年的测试才能投入使用,所以日韩设备远水解不了近渴。

最后,苹果不得不减少给印度的订单,并让他们尝试用最原始的办法,即“手搓”的方式组装iPhone。

看到印度人被“东大”卡脖子,我只想说——干得漂亮!再送印度人一句:活该!

当美国人践踏全球贸易秩序,“东大”挺身而出,正面硬刚时,其他国家即使不公开支持,也默默点赞,唯独印度,跟中了五百万彩票一样,上蹿下跳,叫嚷抢夺“东大”供应链,尽显小人嘴脸

印度人以为傍上美国人的大腿,就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跑步进入发达国家,没想到,他的“美爹”也造不出生产iPhone的尖端设备!

“东大”用供应链的韧性,给印度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印度人在发展制造业时,存在两个严重的误判:

第一,低估了“东大”的实力,简单地认为“东大”的发展,靠的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只要发达国家不愿和“东大”合作了,它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资本和技术转移到印度来,让印度取代“东大”的地位。

其实,印度人有这样的印象,也不能完全怪他们,主要是受西方媒体长期宣传的影响。

在西方媒体的笔下,“东大”取得某项突破,要么是山寨的,要么是破坏环境取得的,因为如果承认“东大”做得更好,不就等于变相说西方的道路有问题吗?

早在20世纪90年代,骄横的美国人就宣称“世界上国家想要成功,只有一条发展道路,就是美国道路”,即华盛顿共识。

可现实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东大”走出了自己的路,建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全的工业体系。

就拿iPhone举例,表面上我们干的是最简单的组装活儿,实际上背后有一条漫长的“果链”,富士康能带走组装,但能带走“果链”吗?答案是否定的。

印度人不懂这些道理,他们学了三百年的西方,除了遍地贫困和粪坑般的环境,还得到了什么?

Nothing!


第二,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班级,印度人一定是班级里最令人讨厌的那种学生,明明是个破落户,还要装成富二代,每天死皮赖脸和有钱的同学一起玩,并鄙视其他认真学习的人。

有钱同学拿他当傻子,怂恿他去挑衅班上最努力的学生,印度心花怒放,觉得自己终于被有钱同学认可了非常光荣,心甘情愿被当枪使。

最努力的学生劝他,别再瞎混了,好好学习,自身强才能得到尊重。

可印度不听,说班里最有钱的已经带他玩了,他不需要努力也能成功。

被忽悠得久了,印度的成绩比非洲同学还差(印度的贫困率比非洲高),但他还吹嘘自己如何受欢迎,活在虚构的世界里走不出来。

印度在iPhone生产链上的困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其制造业的深层痼疾——既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又过度迷信外部“捷径”。


“东大”以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与自主创新实力,构建了“果链”中不可替代的生态位。从智能取放机到纳米级激光焊接设备,这些“卡脖子”技术背后,是数十年产业链协同、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的沉淀。

反观印度,若继续沉迷于自嗨的幻想中,即便一时拿到了苹果的订单,最终也会因“消化不良”全部吐出来。

作者:952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