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各方智慧,碰撞思想火花,洞察教育创新无限可能,触摸教育变革时代脉搏。2025年4月27日﹣29日,“智启长安·育见星穹”2025全国教育创新共振交流会在西安培华学院成功举办。
全国教育传媒行业专家学者、主流媒体经营负责人、记者集聚一堂,交流经验、共谋合作发展,在数字化浪潮中寻找媒体教育融合新坐标。此次交流活动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华商大风教育联合主办,西安华商自然物语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西安培华学院、秦岭国家植物园协办。
创新传承,打造传媒教育更深更广护城河
“此次活动意义非凡,能够与全国16个省的媒体同仁们交流学习,真的收获颇丰。”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主任梁勤俭在致辞中提到,教育对产业发展贡献重大,对培养下一代人至关重要,因而媒体人一定要做好这件事,要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要目标清晰明确、方向明确、持续创新。相信这场干货满满的交流活动对大家开拓思路,创新发展,谋划布局及转型突破都有所帮助,有一定价值。
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也表示,多年来,西安培华学院在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持续探索与进步,新时期,应当树立教育和媒体的新内涵,深化校内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协同育人。这次会议的主题很好的契合了当下的需求,也敦促教育人和媒体人们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转型,永远在创新和传承中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行业正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与转型升级挑战。作为教育信息传播主体和行业发展推动力量,媒体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华商报》社总经理聂保刚讲到,希望借助此次教育媒体经验分享会,为参会代表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也为新一年全国教育传媒经营者提供更多的可迁移经验,共推「传媒+教育」轻量化合作包,通过灵感共振、产品共享、区域联动,合力打造传媒教育更深更广的护城河。
交流分享,解码“媒教+”产业生态N种可能
当下,教育与媒体的融合正在不断深化,催生出多元化的产业生态模式。活动期间,多家教育媒体还进行了成功经验分享,为未来如何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华商报大风教育中心总经理、华商它世界自然学校总经理杜娟,分享了华商报教育生态链与它世界自然培训学校的协同发展之路,让与会代表们了解到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教育与媒体融合样本,看到媒体与培训机构协同发展的创新范式,跨领域的合作如何为教育产业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成功运营校园社群?”潮新闻袁琦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通过展示潮新闻内容生成,“校园星探”线上板块,校园热点话题如何设计与运营,为大家提供了校园社群运营的全新思路,明白在教育传播与互动中,怎样通过精准的社群运营产生强大影响力。
乌鲁木齐晚报张新玉,带来了 “文化润疆 守正创新” 的主题分享。通过介绍晚报传媒与晚报剧院相关业务,讨论分享在地域文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乌鲁木齐晚报有着怎样的实践与探索,又如何通过守正创新来展现独特的教育文化魅力。让大家深刻领略到文化在教育中的深厚力量,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守正创新对于教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行业的今天,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厦门日报&华亿传媒王文钦进行了 “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分享,生动展示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打造高效、便捷、智能的数字校园服务生态。
岭南少年报仇国辉,则带来少年研学行的主题分享,让大家对社会实践教育学堂,如何走出自己的新意,开拓出崭新的道路有了新的思考与思路。
火花碰撞,探索未来教育媒体发展新态势
教育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已显疲态,个性化需求正推动供给侧改革,是选择自建生态亦或开放协作?差异化的破局点究竟在何处?
如何以跨学科思维串联各类城市资源,打造可复制的研学产品链,并形成用户运营及产品闭环?
线下活动深陷 “高成本低复用” 的怪圈,媒体又该如何通过志愿填报、亲子赛事等强触点场景,构建贯穿全年的传播脉冲?
当前教育媒体已入局教育消费升级领域,重心从内容生产延伸至服务生态,资源整合的力度与速度都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行业座次,该如何在这一变革中找准定位,实现突破?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们还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探讨,围绕热点话题和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关注的其他问题,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融合转型大趋势下,各家媒体在教育创新上做出了非常多的探索,这次大会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和深入学习机会,深受启发,同时也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身工作的许多不足,更看到了未来发展、跨城合作的许多可能性。”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武汉长江日报楚才文化教育有限公司)创研中心总监黄亚婷感慨。
此次会议期间,与会媒体代表还分别前往秦岭国家植物园和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体验了它世界自然学校自然教育研学示范课程,感受自然带来的纯粹快乐,探索自然+文旅研学项目合作的可能,开启教育创新新篇章。
原标题:《同频共振、跨界协同,解码未来生态 2025教育传媒峰会擘画融合发展新蓝图》
栏目编辑:张晓
来源:作者:田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