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4月,注定不平凡。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时隔一年零五个月的这次上海之行,总书记专题调研“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他对上海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取得的实效给予肯定,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爆发式发展的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正重新定义科技创新范式和全球竞合范式。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当下,人工智能,以及其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

这个4月,我们对“战略意义”,应该会有格外真切的理解。

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举起那块写有对各国课税百分比的黑色展示板,宣布对各经济体征收“对等关税”。

对这场单方面掀起的关税战,悲观的观点认为,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时代已经结束,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中断。即便是乐观的经济学家也认为,也许自由贸易时代本身不会终结,但以自由贸易为宗旨、以规则为基础的现行贸易秩序正在遭受沉重打击,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显著增加。

无论关税战最终走向何方,我们应当清楚认识到两点。

第一,关税战相当程度上就是在地缘政治上针对中国。关税只是战术工具,美国长期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犬牙交错,极限施压,目的就是希望迟滞甚至终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由此引出第二点:必须放弃“以让步换交易”的幻想。越是这种时候,中国越是要坚决顶在主战场和第一线。

4月以来,中央的几场高层级会议,已释放了再明确不过的信号。4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从当下看,宏观政策,必须更加积极有为,包括以一些足够分量的超常规举措来减少冲击、稳住市场。

从全国层面看,关税战伊始,国有大资金和国企央企纷纷宣布增持,稳住了股市。中央政治局会议则特别提到,要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从上海层面看,市、区各级领导干部4月以来密集走访调研外贸外资企业,为其及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也在有效提振企业信心。

这些,都是当前亟需办好的事。

面向中长期,“办好自己的事”,也意味着更强的战略定力、战略信心。基于此,对内、对外两个侧面,都有许多事能做、要做。

毋庸讳言,中国坚决反制美国并大力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是得人心的。美国多变易变,反复冲击国际规则秩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的中国,对世界展现理性、公正、和平和更多的善意,相信各国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而,我们要抓住机会,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持续增加进口,增强对这些国家的现代制造业投资,进一步拉紧互相之间的经济纽带;与欧洲,则可以在经贸问题上相互做一些调整,实现更大更深入的合作。

同时也要看到,外需压力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增加。我们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更多内需潜力。

在这样的语境下,人工智能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引领性抓手。一方面,这是今天科技竞争的关键点,一方面,也是撬动广阔发展机遇的支点。其能融合赋能千行百业,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直接关系到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的质效。

上海要以人工智能为支点,在技术、应用、治理多端同步发力,既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打下基石,也为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参与全球竞合探路。

此外,一些长期推进的体制机制改革,也要加快步伐。

比如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区域壁垒、打通循环堵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比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秉持“用户意识”,通过“免申即享”等服务,让各类政策、服务如春风化雨般“无感”融入并赋能企业发展。又比如,拆掉民营企业面前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给它们更多空间——4月的上海,对此都释放了明确的信号。

诚然,这次面对的可能是数十年未有的外部冲击。但越是如此,越是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

这是我们的发展之道,也是我们的制胜之道。

我们5月见。

原标题:《观见4月 | 办好自己的事》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胡幸阳 朱珉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