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刚刚满百日,民意就已出现断崖式的逆转。当年那个靠着“反建制、反精英”打出一手烂牌却逆袭成功的“搅局者”,这次却似乎被自己亲手点燃的民粹烈火所反噬。民调一面倒地下滑,民心一天天地流失,即使是在那些2024年大选关键时刻曾推他重返白宫的“摇摆州”,如今也对他投来冷漠与不信任的目光。
据路透社与益普索4月29日发布的最新联合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整体支持率已经下跌至42%。更具杀伤力的是,特朗普最引以为傲的经济政策,曾经被吹捧为“重振制造业”、“保障美国工人利益”的招牌口号,如今仅剩36%的支持率,对比之下,反对率高达56%。这是一张赤裸裸的“失败成绩单”。如果说经济是总统施政中最直接影响民生的领域,那特朗普在这个议题上的滑铁卢足以摧毁其政治根基。更不妙的是,他标榜“强硬”的移民政策也未能为其挽回颓势,支持率维持在45%,反对率却上升至48%。政策不讨喜,社会撕裂,却没有实质效果,这种“高声量、低绩效”的统治方式已越来越令美国社会厌倦。
更扎心的数据来自Civiqs民调。即便是在2024年大选中为其成功翻盘立下汗马功劳的七大关键州:亚利桑那、佐治亚、密歇根、内华达、北卡罗来纳、宾夕法尼亚和威斯康星,如今对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全部跌破50%。这不再是危机四伏,而是战场塌陷。摇摆州的投票结构决定了任何总统的最终命运,而这些州的选民已经明确表态:他们正在转身离开那个曾靠口号与怒火征服他们的人。
民意的持续下滑不是孤立事件。CNN在4月中旬的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自2月的48%一路下滑至3月的45%、4月的41%,显示出一个清晰的趋势:特朗普“再度上台”的红利已被消耗殆尽,剩下的只是倦怠、质疑与焦虑。尤其讽刺的是,特朗普本以为百日之内能复制他第一次执政初期那种“强人回归”的氛围,却没料到这次民意反应冷淡,连党内都隐隐传出分裂与不满之声。
事实上,这位曾以“Drain the swamp”(清理华盛顿沼泽)为口号的“反建制斗士”,如今自己成了权力沼泽的一部分。政治承诺落空、官商勾连照旧、内斗与报复不断,特朗普的民粹神话开始破碎。他所祭出的“美国优先”大旗,只剩下口号的空壳;退出国际协议、重启关税战、打压移民劳工,这些“壮举”并没有让美国经济重新伟大,反而制造出更大的通胀危机、贸易孤立与社会分裂。美国人正用脚投票,表达对“特朗普主义2.0”的强烈失望。
然而,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的最高支持率仅存在于保守大本营怀俄明州(71%),而最低支持率则出现在自由派重镇佛蒙特州(26%),呈现出鲜明的地理与意识形态割裂。这种高度极化的政治景观正是特朗普自己一手造成,如今却也成了他最难以翻越的民意高墙。他无法穿透的,不是民主党布下的天罗地网,而是对他曾寄予厚望却又被一次次辜负的中间选民。
特朗普的困局,归根结底是政治风格与治理能力的彻底脱节。他用极端的语言激发仇恨,却无力调和利益冲突;用贸易战、制裁、排外措施来制造强硬形象,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外交上大搞退群与单边主义,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失去号召力。他更像是一位情绪主播,而不是一个政策制定者。他制造了冲突,却无法收场;激起了情绪,却无法转化为建设性力量。
美国政治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信任危机,而特朗普成了危机的引爆点。当一个领导人的支持率在其“百日施政黄金期”内如此迅速地下滑,说明他的政治信用已难以挽回。连最关键的摇摆州都开始集体冷漠以对,说明连那群曾在困顿中赌上一票的美国人,也终于醒悟:特朗普不是救世主,而是撕裂社会的导火索。
而这,仅仅是开始。共和党内部的分裂、民主党的反击、“特朗普主义”所引发的社会动荡,这一切都将在接下来的数月内愈演愈烈。特朗普曾经的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如今听来却像是一场巨大的反讽。他声称要“重建美国”,但现实是,美国正在从他的“再建工程”中艰难爬出废墟。
特朗普百日施政,不仅未能兑现承诺,反而提前开启了他的“百日沉沦”。而这一次,他可能连背影都来不及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