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4月,南亚次大陆上枪声和大型运输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无疑给长久以来的印巴关系,又一次拉响了战争的序曲。从4月22日印度拿“克什米尔恐袭”做文章开始,印巴边境的交火就没有停过。而如今,全球性的、大规模的军火,开始疯狂涌入南亚,双方疯狂升级军备,印巴这场仗,恐怕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坦率地说,纵观近一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机场和卫星图,我们就不难看到。这场“两国冲突”,已经走向了“全球军售狂欢”。印度斋普尔机场的卫星图像显示,美以军机卸下的货箱中疑似包含“标枪”反坦克导弹、电子战设备及自杀式无人机。除此之外,印度刚刚和法国达成协议,谈了2年都拿不下的订单,这次光速通过。印度一口气再买26架“阵风”战机。
同日,巴基斯坦社交媒体流出画面:土耳其TB2无人机编队飞越俾路支省,而中国制造的VT-4坦克与SH-15卡车炮已部署至克什米尔前线。网络显示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与霹雳-15导弹疑似现身巴方前线。
更危险的是,军备竞赛已突破常规边界。印度宣布将“烈火-V”中程导弹部署至印控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则将核弹头戒备等级提升至二级。南亚的“核阴影”与“军火狂欢”形成诡异共振,全球供应链的武器化趋势在此达到顶峰。
必须强调的是,当前的印巴冲突,已显现代理人战争的雏形。美国与以色列通过军援印度,试图在遏制中国“一带一路”的同时,测试新型武器效能;土耳其与埃及支持巴基斯坦,既是伊斯兰世界的站队,也是对美以中东战略的反制。更隐蔽的是,伊朗在巴伊边境集结装甲部队,既威慑以色列可能的介入,也为“什叶派走廊”战略预留筹码。
这种“多级代理”模式,与俄乌战争的逻辑惊人相似。大国避免直接参战,却通过技术、情报、资金支持扩大冲突规模。若印巴陷入僵局,美国可能推动日本、澳大利亚加入对印军援,而中国或被迫通过上合组织强化对巴支持。届时,南亚将成为“新冷战”的东方前线,全球产业链、能源通道、数字货币体系将卷入混战。
更深远的风险在于,代理人战争可能升级为大国直接对抗。若美以军机“误入”中巴边境,或伊朗与以色列在阿拉伯海交火,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的致命抉择。届时,全球化的裂痕将从贸易战延伸至热战,无人能独善其身。对此,国人恐怕要做好心理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