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晨曦,榆林高新小学的操场上晨跑队伍如灵动的曲线,充满活力;午后,榆林高新一中的绿茵场上,足球少年带球突破的身影与呐喊声交织成青春的乐章;傍晚时分,榆林中学的乒乓球台前,同学们挥拍扣杀的瞬间在夕阳下拉伸出矫健的身影……在榆林,从小学到高中,每个校园里跃动的身影,勾勒出“健康第一”理念浸润下的成长图谱。
今年,榆林市教育局出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六条措施》,将“每天一节体育课、两小时锻炼”纳入刚性要求。各校打破传统体育课模式,在开足田径、足篮乒等课程基础上,融入武术、跆拳道、花样跳绳等特色项目,让操场变成兴趣的孵化场。
小学生越野赛
女子仰卧起坐
接力赛
课间15分钟,教学楼间空地被开发成跳绳挑战区、平衡木训练角;放学后,班级联赛点燃集体热情,体育真正融入了校园日常。这些创新举措让“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化作校园里每日可见的鲜活实践。
奔跑
抛沙球
花式入场
男子俯卧撑
扭秧歌
集体太极拳
据悉,变化不仅发生在课堂,随着专职体育教师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培训、校际教研也成为常态,体育教学从“量”到“质”层层跃升。
如今,在榆林,体育成为教育更加重要的“必修课”。当少年们在奔跑中强健身体,在协作中磨砺意志,在挑战中超越自我,这座城市正以体育为笔,为青少年的生命底色注入昂扬向上的力量。
记者 马露露 摄影记者 常旭峰 延杨红
编辑 叶蕊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