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大早,刘敬波医生的身影就会忙碌在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骨科的病房里,查房带教、手术指导、新技术培训——近一年来,作为潍坊市第八批支医团队一员的寿光综合医院援渝医疗队员刘敬波副主任医师,积极深入重庆市开州地区的医疗工作,通过新技术开展、培训带教、义诊服务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并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在开州中医院骨科开展病例教学

开展新技术,半年实现两个“首次”突破

支医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对口科室的临床疾病诊疗水平,从而带动当地整体医疗技术发展,造福当地百姓。所以,大力开展新技术,以多种形式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十分必要。

刘敬波医生进驻开州区中医院骨科对口帮扶后发现,当地脊柱退变病人较多,因惧怕开放手术,大部分选择保守治疗,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病人需要得到更好地治疗,而本地医生也急切期盼一种微创治疗技术的到来。

刘敬波是山东省最早学习研究推广UBE技术的人员之一。深入了解之下,刘敬波先后多次探讨研究,培训传授手术技术,精心筛选病例,进行手术规划筹备。

2024年8月初,一女性患者因右下肢疼痛半年有余,近2个月来症状持续加重来到开州区中医院就诊。自述用过多种保守方法治疗均无效,疼痛和焦虑使其夜不能寐。来院后完善检查,明确诊断系腰4/5椎间盘脱垂至腰5椎弓根下方。为尽快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使其尽快康复,刘敬波医生与开州区中医院骨科团队经过周密的术前讨论和规划,为其制定了UBE下髓核摘除方案。因该院首次开展UBE手术,从器械配置、体位摆放、铺巾防水到镜下操作,刘敬波医生都亲力亲为,并在术前和术中详细向团队医生做手术技术讲解。

8月15日,该院首例UBE手术顺利开展,成功以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为这位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的一句“半年啦!终于睡了个安稳觉!”,给予了手术最高的评价和认可。



2024年8月15日在开州中医院手术室进行该院首例UBE髓核摘除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症之一,开州中医院每年都会接诊大量病例。之前因为缺乏骨科微创专业技术人员,病人如有微创手术需求,大多需要到重庆、成都甚至更远的北京、上海等地就医。刘敬波医生到院后,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前沿技术,积极为当地医生传授微创新技术,讲解微创新理念,并依靠扎实的手术功底成功开展此类手术。

2024年12月,一65岁男性患者因近5个月的间歇性跛行,双下肢疼痛来院就诊。一次行进仅能行走10多米,用过多种保守方法治疗均无效。完善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腰4/5椎管重度狭窄。刘敬波医生与开州区中医院骨科团队经过周密的术前讨论与规划,为其制定了ULBD(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方案.12月23日,该院首例微创ULBD手术在刘敬波医生的带领下顺利完成。



2024年12月23日在开州中医院实施

首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ULBD手术

开展技术培训,促进两地医疗交流

对口支援期间,刘敬波医生积极与当地科室医务人员交流互动,不断研究发现当地在骨科医疗中的短板和弱项。利用自己的业务优势,携手当地骨科团队开展了百余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行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微创闭合整复PFNA内固定术,规范了手术流程,优化了手术步骤。借助开州区精卫中心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时机,先后开展病例会诊20人次,骨折闭合整复外固定、清创、肿物切除等手术5例。





参与义诊工作,搭建两地沟通桥梁

在一次义诊活动中,一位王大爷前来就诊,表示他持续腰痛,偶尔还会出现下肢疼痛。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刘敬波发现王大爷的腰部活动已经受限,并伴有压痛合并左下肢疼痛,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建议他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针对疼痛,他又开具了非甾体抗炎药,给予了更为具体的治疗建议,指导传授他日常管理和物理治疗的疼痛缓解方法。十天后,进行电话随访时,王大爷反馈不但腰痛得到明显缓解,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改善。

在开州近一年的时间里,刘敬波医生参加了支医团队在当地村庄、社区开展的全部义诊活动,服务居民超过200人次。义诊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免费的诊疗服务,传播了健康知识,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成为了与开州地区居民沟通的重要桥梁。

2024年8月17日参加南山义诊

2024年11月1日参加郭家镇义诊时与就诊病人交谈并提供居家治疗方案

千里支医路,浓浓鲁渝情。刘敬波医生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继续加深与开州区中医院的合作交流,为开州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更为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合作成果涌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