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张海妮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审议通过,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扎根更深、生长更活跃。”4月30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首次写入法律,意味着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关心爱护,已经从政策层面的“精准施策”升华为制度层面的“刚性保障”,民营企业家们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把舵护航”的坚定决心,对民营企业家“自己人”地位深刻认同和尊重,再次吃下发展“定心丸”。
齐向东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直击行业痛点,通过“促进投资融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为技术型民营企业破解发展瓶颈提供了制度性方案。资金支持、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等积极举措一旦真正落地,民营企业资金流压力会大大缓解,加速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进一步强化AI(人工智能)赋能,夯实数字经济、关基防护等领域的安全防线。
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还从公平竞争、高效服务等维度系统性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让民营企业平等获得更多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还强调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让民营企业享受到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服务。
齐向东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把“权益保护”单独成章,从法律层面回应了民营经济人士普遍关切的问题,切实维护利益。在“权益保护”中,民营经济促进法对公平执法、预防和清理拖欠账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民营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审议通过的好消息,能多维度、多层次振奋士气,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进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