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工委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天河办事处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进行天河区的筹建开发工作。”泛黄的信纸上,记录着1984年9月14日南方日报关于广州市设立天河区的报道。

这张信纸,天河区退休老领导林丽卿一直珍藏着。1984年暑假过后,原任华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副主任、讲师的林丽卿,接到市委组织部调任通知,担任天河区筹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筹建办事处副主任。她与天河区的不解之缘也由此开始。

新建区的“两镇四街”

上世纪80年代初,五山一带集聚了广州主要的高校、科研院所,当时这里还是农村郊区,距离市区较远,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于是,五山高校的教授和专家们建议“拆分郊区,设立五山区”,以促进广州社会经济发展。

呼吁得到高度重视。广州市委、市政府开始考虑将这块地方从郊区分割出来,成立新市区。

“当时还有个重要契机。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要在广州举办,广州要新建体育场馆,选址就在天河。”林丽卿回忆。


林丽卿。天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六运会是广州市首次举办全国性的运动会,意义重大。经研究,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废弃的天河机场兴建设施先进的大型体育中心作为六运会的主会场。这一决定,也为天河区的设立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成立一个新市区,如何“划地盘”是个问题。林丽卿回忆,天河区最初划定的范围仅仅是五山地区,后来考虑到范围太小不利于未来发展,市政府将天河行政管辖版图扩大。

天河新建区时,有两镇四街: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以及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人。此后辖区经过多次变化。如今,天河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37.38平方公里,辖有21个行政街。

新区边界扩大了,再按最初的设想取名“五山区”已不再合适。林丽卿说,天河区的名字来源于全国六运会主场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1984年7月4日,天河体育中心在废弃的天河机场破土动工并正式定名,到后来广州正式设立新区也继续沿用了“天河”二字,这个名字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天河区最早的规划图《1985-2000年天河规划图》。天河区博物馆供图

找“车子、房子、银子、才子”

天河区筹建工作启动时,团队只有4人。由于天河是高校、科研单位的集中地,筹建团队意识到,天河区要发展好,必须充分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资源和经验。

于是,他们在1984年先后到北京海淀区、上海徐汇区和武汉洪湖区等高校集中的地方,向当地区政府取经,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天河区的实际情况,团队着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四子’:车子、房子、银子、才子,就是人、财、物。”林丽卿回忆。

最初的筹建团队连办公场地都没有,只能在市委组织部“借桌办公”。几经周折,他们在如今云鹤南街租下两栋民房,解决了房子的问题。车子和经费,也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逐一落实。

“这就是当时天河区的第一批工作人员,有来自机关的,有来自学校的。”林丽卿指着一份手写名单说道,建区初期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找“才子”。

“当时,天河是郊区,对人才吸引力不高。只要他们愿意来,我们基本都要。”他们把目标瞄准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到华农、华师等高校以及周边的县区“招兵买马”,最终组成了32人的团队,并分为科教文体卫、行政、城市管理等几个工作组,马不停蹄开始各项工作。

为了节省经费,大家就在办公室办起了厨房,自己动手做饭。要跑外勤时,主要靠踩单车。因为路窄,公共汽车一来,便要躲到行道树后让路。


天河旧街景。天河区博物馆供图

“我们分组跑材料,跑审批,每天很累但也非常开心。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来当‘开荒牛’的,就是要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把天河区建设好。”林丽卿感慨道,正是大家目标一致,支撑着整个团队克服各种艰难条件,不断推进天河区的各项筹建工作。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正式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经历40年发展,天河实现了从新城区、到城市中心区再到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华丽变身。

经济数据更直观印证了这样的巨变:1990年,天河实现GDP3.10亿元,比1985年增长2.15倍。从2006年开始,天河正式跨入“千亿级城区俱乐部”行列。如今,天河区GDP已经连续十八年位居全市第一。

作为首批参与天河建设的“老天河人”,林丽卿感到无比自豪。“过去我们就像‘农村人’,到市中心去叫‘去广州’,如今天河是广州的‘门面’,连外地学生都争着来读书。”

同题问答

南都:历经40年奋斗,天河实现蝶变。您对天河这些年发展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林丽卿:天河这40年的发展腾飞与体育盛会密不可分。1987年六运会为天河打下基建基础;2001年九运会推动商业与交通升级;2010年亚运会让天河彻底蜕变。体育赛事带给天河的变化不仅是“硬件”方面,更重要的是“软件”方面。蓬勃发展的天河为人才提供机会,不断流入的人才提升了天河的整体竞争力。

南都:天河区即将迎来建区40周年。您对天河有什么祝福或者寄语?

林丽卿:作为“老天河”,我期望天河区能够持续繁荣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作为在天河生活的老人,我希望天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愿天河区不断进步,繁荣昌盛。天河,40周年生日快乐!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天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孙嘉怿对本文亦有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