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养鸡
在劳动党九大还有不到一年就将到来之际,遥想2016年劳动党七大提出的“万里马速度”,已然有些恍如隔世。如今,朝鲜军备的头号网红“崔贤”号驱逐舰,仅用时400多天就实现从开工到下水;时隔四天,4月30日清晨朝中社又发布该舰启动武器系统战斗适用性试验,试射多款武器的新闻。就像鸭绿江对面威化岛上那些住宅楼那样,“崔贤”号的“光速建造”,不禁让人感慨,那个颇具浪漫主义气质又带点狂野不羁的“万里马速度”,确实回来了。
“导弹驱逐舰一定要能发射导弹”
作为一个本质上的“海上导弹旅”,从下水之日起就为人所知;但下水仪式之后仅3天,这艘“武库舰”就启动了各型武器的试验工作,以只争朝夕的节奏“勠力战训本务”,仍然让人大为震惊。根据朝中社官方报道的图片,4月28日,“崔贤”在距离其泊位约2.8千米的大同江水域,试射了多款导弹和127毫米主炮:
△“崔贤”在停泊状态下垂直发射巡航导弹,颇有俄制22800型小型导弹舰在里海发射“口径”(下图)的神韵
从“崔贤”后部垂发单元发射的这款巡航导弹,。从此次试射的细节图片来看,该弹埋入式进气道的特征颇为明显。相比外凸式进气道的朝鲜现役“箭矢”系列,这种设计能使得导弹充分利用发射筒的空间,增加弹体直径,提高燃料装载量和战斗部威力,同时阻力也较小。
△可见该弹没有凸出于弹体表面的进气道,与“箭矢-2”系列(下图)不同
在下水报道中提及,但在此次试射中首次曝光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同样从“崔贤”后部垂发单元发射出筒。从模糊的图片来看,其外形并非如同之前预计的、类似俄制3M54E的亚超结合构型,而有些类似苏联时期的3M25/P-750(北约代号SS-NX-24)冲压动力超音速巡航导弹与美国X-51试验飞行器的结合。此次试验应当只进行了助推器部分的点火测试,如果朝鲜哪怕只是实现了冲压发动机点火这一成就,其意义都是值得单独列一条大新闻的。
△上图为“崔贤”后部垂发单元发射的超音速巡航导弹,中图为3M25/P-750超音速巡航导弹,下图为X-51A,朝鲜导弹的总体布局,似有“苏联进气道+美国弹翼”之意
△如果不说有个进气道,甚至怀疑防卫装备厅的图纸被盗
同样在下水报道中被提及,也是在此次试射中首次曝光的舰空导弹,则一眼便知它们是基于“流星-1-2/3”地空导弹发展的舰载型号,类似俄罗斯9M96系列和美国“标准”系列。从后垂发里发射的、助推器直径更大的增程型,可能与金正恩在下水仪式中,宣称“崔贤”号具备反弹道导弹能力相呼应。
△从“崔贤”前部32单元垂发里发射出来的新型舰空导弹(上),外形与“流星-1-2”(下)基本一致
△黄框内是疑似从后部12单元垂发内发射的增程型舰空导弹(助推器体积更大,陆基型可能名为“流星-1-3”),红框内可见前部32单元垂发打开的口盖
如前所述,这些导弹均采用弹射到空中再点火的“冷发射”方式,但尾焰仍然在垂发单元口盖上留下了一些烧蚀痕迹。此次集中测试的重点,应当就是“冷发射”垂直发射系统本身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至于系统对导弹(特别是舰空导弹)发射前初始状态的精确数据装订等,不会在本阶段予以考核。另外,位于“崔贤”后段垂发内的舰载战术弹道导弹、由于比其他导弹更大更重,发射时的冲击力更大,测试工作没有在本次试验中进行。
△不知道踩在后垂发基座上的金正恩,此时是否对垂发单元口盖上的烧蚀痕迹有所不满
还有高手?
朝中社在报道中官宣了“崔贤”的主炮是127毫米自动舰炮,那么可以确定这就是一门基于“意大利炮”——奥托127/64倍径轻量型“火山”舰炮而来的作品。这门从2012年开始外销的外贸舰炮,除了德国、荷兰和意大利这些传统用户之外,还有两个北非国家也采购了它,分别是埃及和阿尔及利亚,而这两个国家与朝鲜都有着悠久的军事交流历史。
△阿尔及利亚MEKO-200AN护卫舰上的“火山”舰炮,一款现代化大口径自动舰炮是多套复杂工业机器人的组合,既要保证精密迅捷又要保证工作可靠,堪称衡量机电工业水平的标尺
相比韩国海军KDX-1“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使用的旧型号奥托127舰炮,这款新型舰炮在可靠性等方面更受朝鲜的青睐,获取相应技术的渠道也较为畅通。“火山”舰炮最大射程约30千米(使用制导弹药时射程可达70千米以上),射速每分钟32发,炮塔不带弹药时重33吨,可以安装在满载排水量4000吨以下的护卫舰上。从报道中专门提及“各位领导干部对127毫米舰上自动炮的威力表示极大的关注”来看,“火山”舰炮仿制项目的地位颇高。
△朝鲜127毫米舰炮与奥托127/64轻量型舰炮开火图对比
根据朝中社报道,在28日的第一轮武器测试后,29日“崔贤”测试了一些次要武器,包括“舰对舰战术制导武器、各种舰上自动机关炮、烟幕及电子干扰炮”。从报道的配图来看,“舰上自动机关炮”应当就是朝鲜自制的6管30毫米近防炮、而类似“铠甲-M”的弹炮一体近防系统没有出现开火画面;“烟幕及电子干扰炮”应当是40管多用途火箭弹发射器,而“舰对舰战术制导武器”很可能指的是朝鲜版“长钉”多用途导弹,但报道中并没有它试射的画面。
△朝鲜自制6管30毫米近防炮开火
△40管多用途火箭弹发射器连射多发,注意红框内上层建筑的开口
上图的红色开口内,两根“炮管”依稀可见,这个让人感到有些惊世骇俗的设计,很可能是“崔贤”在上层建筑内加装了6管14.5毫米机枪这个朝鲜特色的舰载武器所致。虽然威力与西方20毫米机炮接近的14.5毫米机枪,能够为“崔贤”提供相当不俗的舷侧近战火力,在反小艇特别是无人艇作战时颇有价值(可能是某种“俄乌战训”);但传统的安装方式使得它们对空射界不足,在近岸环境反无人机作战时,这些“铁扫帚”很难在这个防空新课题中帮上忙。
△这款6管14.5毫米机枪在缅甸海军也广泛装备
尽管这次武器系统测试只是“崔贤”下水后千头万绪的工作之一,正如金正恩所说,“要保证武器系统尽快进入统合运营”——“海上合成旅”首先得够“合成”。但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下水3天即开始武器测试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以迥异于传统舰船试验规律的做法、充分达到了宣传目的,同时还把全世界耍得团团转……这种最受朝鲜喜欢的“节奏在我”的宣传方式,很可能比跟在俄方官宣之后承认人民军入俄参战,更让金正恩感到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