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场恐怖袭击事件让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两个核武国家之间的潜在冲突正迅速升温。印度军方表示,从25日夜间到26日凌晨,印巴两军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沿线”进行轻武器互射,但是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对手之间的关系已降至多年来的最低点。事情起源于争议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针对游客的致命袭击,造成至少26人死亡,印度首席部长称这是多年来针对平民的最恶劣袭击之一。这起事件点燃了两国长期积累的紧张关系,双方迅速采取外交和军事行动,使局势濒临失控边缘。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表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枪击事件可能导致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印度非要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最后只能付诸战争了。
袭击发生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于周四取消了对方公民的签证,巴基斯坦关闭了对印度飞机的领空。据印度媒体报道,巴基斯坦针对阿拉伯海发布飞行员通知,启动海军实弹演习,并将其军队置于全面戒备状态,以应对印度可能的军事报复。与此同时,印度部署在阿拉伯海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虽在袭击前已处于该地区,但现正加强巡逻,以备不时之需。
印度政府内部也在讨论对巴基斯坦进行有限空袭的可能性,类似2019年针对恐怖袭击的报复行动。《印度时报》援引一名高级军官的话称:“除了全面战争,还有多种军事选项可供选择。”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公开集会上强硬表态:“印度将识别、追踪和惩罚每一个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无论他们藏在哪里。”这一言论引发国内对军事行动的强烈呼声。
冲突的另一个潜在导火索是印度暂停《印度河水条约》的决定。该条约由世界银行于1960年促成,允许两国共享印度河水系的水资源,这对巴基斯坦的农业至关重要。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警告,任何中断供水的行为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并表示将“动用国家全部力量”予以回应。这一争端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敌对情绪。
自1947年从英国独立以来,克什米尔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的焦点。两国均声称对整个地区拥有主权,并为此打了四场战争,其中三场与克什米尔直接相关。2019年,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一处圣战营地发动空袭,巴基斯坦则以报复性空袭回应,双方战机甚至越过控制线展开交火。这是两国自1971年战争以来首次公开空战,也是有核武以来首次直接军事对抗。
2019年晚些时候,莫迪政府取消了克什米尔的半自治地位,将其放在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这里被称为世上最大的露天监狱,这一决定加深了地区紧张局势。尽管2021年双方续签边境停火协议,暂时维持了相对平静,但此次袭击彻底打破了脆弱的平衡。对莫迪政府而言,其推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又不得不通过采用非理性的强硬手段来树立自豪感,这进一步增加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尽管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潜在的冲突可能局限于外科手术式空袭,但两国均拥有核武器的现实让任何军事行动都蒙上阴影。可以说,即使是有限的冲突也可能迅速升级,带来灾难性后果。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主要武器供应商,可能在冲突中看到新型装备的“展示机会”。比如枭龙-3、歼-10CE和红旗9,海军的054AP护卫舰,地面作战的火炮、坦克等等。
我们需要关注一点,最近几年巴基斯坦的主力作战平台都换成中国式的,而且已经形成作战体系。而印度军队虽然军费规模和军队人数非常大,每一个军兵种都的主力装备的来源都是五花八门,仍然是一个杂牌军。双方只要发生高技术战争,印度军队大概率会遭到迎头痛击,甚至会因为技术落后出现被碾压的局面。
对中国而言,印度与巴基斯坦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还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任何战争都将对地区稳定造成毁灭性打击,所心我们希望双方都能将冲突保留在有限的范围内,甚至能从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
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让克什米尔的悲剧演变为更大规模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