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吴桂贤大姐离世的消息,我的内心满是悲痛与不舍,往昔与她相处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得我第一次与吴桂贤大姐见面,是在2007年9月北京钓鱼台的一次活动,作为活动主要嘉宾,吴桂贤大姐特别随和低调且平易近人。记得当初和吴大姐谈起我夫人也姓吴时,大姐满是开心地对我说:没想到我们还是一家人!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2011年1月在梅地亚中心举办的中国公益成就奖颁奖盛典暨2011百名部长将军、爱心人士新春团拜会。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吴桂贤大姐和曾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蒋正华先生出席活动并亲自为我颁奖。
当吴桂贤副总理和蒋正华副委员长微笑着将奖递到我手中时,他们两位和蔼的面容、亲切的眼神,瞬间让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两位前辈轻声地鼓励我要再接再励、继续前行,话语虽简短,却充满了力量,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前辈的关怀与期待,期间也对这位从纺织女工成长为国务院副总理的传奇女性充满了敬佩。
还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16年7月的一次在全国政协礼堂的活动!记得刚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回到北京的我,接到高良秘书长的邀请!让我去政协礼堂和吴桂贤大姐等人见面并共进午餐。我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高秘书长的邀请!和著名摄影大家、来自江苏省原大丰市委常委杨国美先生及聂伟丞主任等人共同前往政协礼堂。
期间,我们与吴桂贤大姐进行了长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并向大姐介绍了我所从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心得!大姐非常高兴并勉励我说:你能够坚持做到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并且能够做到爱党爱国爱领袖爱家乡,真的是精神可嘉!难能可贵!值得推广!
2017年的1月和9月,我又有幸和吴桂贤大姐共同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出席了“第二届中国最美妈妈公益评选大赛”全国总决赛活动和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更鼓》(六祖惠能)在北京举行隆重的开机仪式现场。
此后,我又有机会与吴桂贤大姐进行过交流。她为人总是那么谦逊平和,毫无架子。每一次交谈,她都耐心倾听,分享她的人生经验和感悟。她谈得最多的是她在西北国棉一厂的岁月。
1951年,年仅13岁的吴大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命运的决心,踏入了西北国棉一厂 ,成为一名纺织女工。在那里,她与赵梦桃等优秀工人并肩奋斗,不断提升纺织技术,带领“赵梦桃小组”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年年出色完成生产任务,成为全国纺织系统的榜样 。她的讲述中,充满了对那段岁月的热爱与怀念,让我深刻体会到那一代劳动者的坚韧与奉献精神。
吴桂贤大姐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75年,年仅37岁的她在周总理的推荐下,成为国务院副总理。面对这一巨大的转变,她没有丝毫的骄傲与懈怠,依然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她拿着西北国棉一厂76元的工资,在政治局开会或国务院开会时,连喝茶水的1、2角钱都舍不得花 。她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在分管纺织部、卫生部和工青妇工作期间,她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应有的力量 。她的这种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品质,深深打动着我。
在与吴桂贤大姐的交往中,我还深切感受到她对公益事业的热忱。退休后的她,积极投身扶贫和教育事业,担任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主席 。她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亲自在深圳街头设点募捐,为贫困地区学子筹集上学路费 。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贫困县,为改善贫困地区的状况四处奔走。她常说,自己是在党和主席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在有能力了,就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她的这份爱心与担当,让我深受感动。
吴桂贤大姐的离去,是我们的一大损失。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她从一个贫苦的纺织女工,成长为国家的重要领导干部,又在退休后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的坚韧、谦逊、善良和担当,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她的鼓励和教诲,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吴桂贤大姐,您虽已离去,但您的音容笑貌、您的精神品质,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愿您在天堂安息,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本文作者刘瀚锴
刘瀚锴系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白俄罗斯国家文联中国首席代表、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驻华首席执行官!法国印象派国际艺术大赛组委会专家委、评审委员会主任!中泰、中韩友谊宣传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