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今天又捏我脸了。”当二年级孩子怯生生地说出这句话,家长群里炸开了锅。可奇怪的是,没有声讨,没有追问,只有一片死寂。直到有人偷偷在群里发了三个字:“忍忍吧”,快速撤回。
这场沉默的背后,藏着一位二十七八岁的班主任。她年轻漂亮,却让全班孩子服服帖帖:作业完不成?电话直接打给家长;上课走神?拎着衣领拖出教室;甚至当着全班的面捏孩子脸。有家长私下吐槽:“我闺女现在一提上学就发抖,晚上睡觉说梦话都是‘老师别骂我’。”可当面见了老师,照样得赔笑脸。
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支持者搬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我们当年被老师打手心,现在不也挺好?”“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吃生活的苦!”有家长甚至说:“我闺女被管得服服帖帖,这是福气!”反对者则说:“罚抄50遍课文是虐待,不是教育!”“孩子心理阴影面积,谁来负责?”
可吵得再凶,现实里家长们却像被施了魔法。隔壁班孩子被罚抄课文手肿了,家长愣是没敢吭声;有家长想转学,一打听私立学校学费直接劝退;更有人冷笑:“你现在举报老师,孩子被穿小鞋怎么办?”这种集体沉默,像极了被戳破的气球——明明鼓着气,却发不出声。
老师真的错了吗?翻开评论区,有个老师网友说:“我也从不会这样对孩子,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厌学,不能这样。”这话像块石头,砸醒了很多人。可当“严师”变成“暴力”,当“立规矩”成了“立威”,教育的天平早已倾斜。
更扎心的是孩子。有家长说孩子写作业各种推脱,一个小时才写出两个词;有孩子三天两头被骂得狗血淋头,见到班主任就苦大仇深。可当家长群里有人提议“跟老师沟通下”,回应的永远是“别当出头鸟”。这种恐惧像病毒,在家长之间蔓延。
有个家长私下吐槽:“我闺女现在一提上学就发抖,晚上睡觉说梦话都是‘老师别骂我’。”可说完又补了句:“但老师也是为孩子好,现在不管,以后社会会替我们管。”这话像把双刃剑,既心疼孩子,又无奈妥协。
其实老师何尝不是困兽?有老师留言:“我宁愿佛系,可学校要成绩,家长要效果,最后只能逼自己当恶人。”这种恶性循环,把老师、家长、孩子都卷了进去。
可教育真该如此吗?有家长提出:“我们可以跟老师沟通,说‘孩子学多少是多少,不要逼他’。”可立刻有人反驳:“你试试?老师马上对你家孩子‘放养’。”这种博弈,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摔得鼻青脸肿,家长输不起。
有个细节让人深思:当有家长说“我烧高香都找不到这样负责任的老师”,底下有人回怼:“你家孩子老师还会管吗?早让他自生自灭了。”这种“管与不管”的悖论,像把锁,困住了所有人。
这位女老师责任心非常强,希望尽快给学生立规矩,让二年级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也能看到这一点,尽管私下抱怨,还是采取配合的办法,没有去投诉。
但是,这位女老师的方法存在很大问题,行为过激,违反了教育规律,容易给小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恐惧。小学生喜欢老师,才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其立规矩的做法,涉嫌行为和语言暴力,适得其反,而且很容易因此受到严厉处罚。主要原因还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过少,急需有经验的老师好好带一下。
亲其师才信其道,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成长,而不是在恐惧中被迫服从。毕竟,没有孩子该是橡皮泥,任人捏成想要的形状。他们该是树苗,在阳光雨露中,长成自己该有的模样。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