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集理论之思,汇大家之言。《理论圆桌会》栏目,紧跟理论热点,关注理论动态。
本期主题: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寄予殷切期望,号召“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挺膺担当、奋发有为,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进步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一部辉煌的百年工运史,就是一部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奋斗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部署推进一系列重要工作,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工运理论,推动党的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促进事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文】
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建设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坚实支撑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建设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坚实支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劳动者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塑造劳动者严谨、执着、实干、创新的美好品质。航天焊工高凤林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练就了焊接火箭“心脏”的高超本领,用专注和坚守攻克技术难关;港口工人张连钢以刻苦钻研的精神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助推中国港口自动化从“一片空白”到“世界领先”的华丽蜕变;飞机钳工胡双钱以“100%合格”的追求,铸就了超越机器的极致工艺,用匠心追求中国大飞机制造的梦想……广大劳动者积极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业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全文】
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当前我国发展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正是我国发展的四大优势之一。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5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工程师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加快形成。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从“人口红利”中深挖“人才红利”,必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干字当头、众志成城,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接续奋斗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全文】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查看“理论圆桌会”栏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