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铁观音

编辑 | 陈维贤

设计 | 蝶哥

运营社发现,最近有不少自己关注的宝藏作者在晒“抖音精选作者”的奖杯开箱视频。

比如喜欢用长视频讲红楼梦人物品评的@张志浩在剥柚 ,表示“挺沉的,很荣幸,感谢抖音对长视频作者的支持”。用食物解构美学抚慰人心的@菜男 说“这是自己小学毕业后,除了毕业证以外的唯一奖牌”。

舞蹈博主@虾米米 在拆奖杯的过程中感慨不已,她分享道,自己干过很多种职业,不知道下一步规划是什么,却一直在脚踏实地走好眼下的路。她坦言,抖音的奖杯就好像“未知路上具像化的风景”。


运营社认为,“抖音精选作者” 奖杯是对创作者成长足迹的鲜活记录,承载着平台对创作者实力的充分认可。这份荣誉,无疑为创作者注入一剂强心针,使其在创作途中愈发笃定自信,心无旁骛地追逐自己的热爱。

当然,观察平台优质标杆作者及其内容创作规律,于普通创作者而言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成长路径本文将分析数位拿到“抖音精选作者”奖杯的创作者,并总结暗藏的内容规律和平台扶持风向。

01

“徒手剥生鸡蛋”,精选作者都有啥好活?

据悉本次抖音官方共给 500 位月度精选作者发放了奖杯,运营社在深度浏览了部分获奖作者的内容作品后,发现他们创作规律体现在:在各自领域都有绝活,但又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实实在在的给粉丝带来价值,或是情绪共鸣,或是实用的知识。

@菜男:徒手剥生鸡蛋,美食治愈视频百万人追看

刚入驻时,他发布的常规美食制作视频反响平平,直到 2021 年凭借靠一条“徒手剥生鸡蛋壳”的视频逆袭。

镜头里,他指尖轻推蛋壳,完整的生鸡蛋滑入碗中,配合“天下无贼里黎叔剥的生鸡蛋是我帮他的,你信不信?”的文案,冲上抖音热榜,甚至有网友直到 2025 年还在评论区“打卡”。


在解压内容的赛道里,@菜男找到了“美食治愈”的细分切口——别人做美食教程,他专注放大“食物解构美学”:用特写镜头拍摄剥核桃、用真肉做全透明汉堡、花 3 小时“还原”透明橘子......这些看似耗时耗力的“无用功”,却精准击中了都市人的情绪需求。

有观众在评论区说:“看菜男剥鸡蛋,比做 SPA 还放松”。这种将日常食材转化为“视觉安慰剂”的能力,让他成为美食垂类的“解压担当”。

截至发稿,@菜男 的粉丝量达到 229.7 万。他的视频始终保持着“治愈系美食”的定位,从剥鸡蛋到“面条织布”“芝麻去壳”,用极致细节展现食物之美。他在开箱视频中提到,用户的评论才是自己不断前进,不断创作优质视频的原动力。


@张筱迪:“不安分”教钢琴,200 万人看他如何用音乐“说话”

音乐垂类的@张筱迪 则走出了一条“反传统”的教育之路。

这位留法音乐家 2023 年入驻抖音,他放弃了考级培训的“热门赛道”,不教五线谱和考级技巧,而是用钢琴演绎《星际穿越》主题曲、改编周杰伦的《晴天》为古典版本,甚至教外国学生用钢琴弹中国民歌。


这种“去功利化”的教学,用演奏来表达灵感和自己情绪的方式,让他在短时间内在积累起了 205 万粉丝。

在一期入选抖音精选的视频里,@张筱迪 站在隧道前听着风穿过的声音,认为这是“让自己想要穿越回去”的声音,于是回家进行复刻创作,结合钢琴、风铃等乐器和工具,将其谱成了一曲完整的音乐。

有观众在这期视频评论区直呼“卖给电影公司吧,这曲子真的适合电影音乐”“我仿佛看到了奶奶的一生,谢谢你”。


@李稻葵:接地气的经济学吸引超百万人在线学习

这位清华大学教授在 2023 年入驻当天涨粉 17 万,在他的视频里,没有学术名词堆砌,而是用大众都能理解的方式解读时下热门社会话题。用“减肥经济学” 解读国家为什么号召普通人管理体型,用“如何破解 AI 抢饭碗”缓解人工智能浪潮下普通人对于被 AI“替代”的焦虑。

在一条入选 “抖音精选年终好活”的视频里,@李稻葵 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讲解在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作为老百姓应该怎么办。有人看完视频后在评论区评价他为“为百姓讲话的好专家”。


其他赛道也人才济济,精选作者好活不断。

在摄影赛道,@良田坚持为普通人拍出“最美照片”,被 1757 万抖音网友关注。

起初,凭借在高校抓路人拍照的系列视频,@良田 收获了第一批粉丝。 在某次遇到创作瓶颈后,他偶然发现:普通人才是生活真正的主角,更值得被记录。外卖小哥、快递员、退休教师、残疾女孩、孤独症患者……他用镜头记录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并积极投身公益。

在一期拍摄罕见病男孩卓卓的视频中,@良田 得知卓卓喜欢奥特曼,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良田 和大家一起制作了卓卓喜欢的奥特曼服装,并带他去漫展和更多“奥特曼”一起合影,鼓励他打败疾病这个“怪兽”。这期视频让 3 万多观众在评论区“泪奔”。


仿妆赛道的@是初九呀 则凭借 Cosplay 热门影视角色吸粉超 800 万。比如,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石矶娘娘这一角色的人气居高不下。@是初九呀 迅速制作了还原石矶娘娘的仿妆视频,成功入选抖音精选的池子,单条视频点赞超 75 万。

在拿到奖杯的博主里,运营社还发现了一批“低粉黑马”。

比如@韩RZ 这样的新面孔。作为舞蹈垂类创作者,他擅长蒙古舞,目前拥有 12.2w 万粉丝,其热度最高的作品正是用蒙古舞跳了一曲《安和桥》。

视频中,@韩RZ 一袭黑衣,随着音乐的旋律起舞,动作精准有力,却又不失舞蹈的美感。这条视频的点赞量高达 37.6 万,是@韩RZ 粉丝数的 3 倍多,有观众在评论区晒出他的动作截图,直呼“一下子击中人心,有一种硬汉刚柔并济的美感”。

另一位动漫博主@菠萝油子BiG,不到 8w 粉丝,就有多个视频入选抖音精选,他的“动漫编年史”系列视频用独特的吐槽风格和深度剧情剖析,为用户带来中日动漫角逐史,还有著名漫画家比如手冢治虫、鸟山明等人的人生故事。

他非常重视粉丝每一个评论,也很真诚的互动。当粉丝建议把视频分 10 期发布,可以让播放多一百倍时,他说,如果为了数据而做内容,担心失去一些更纯粹的东西,还是希望除了流量之外,能做些更完整和深度的表达。


观察这些创作者,运营社发现他们内容存在几个共同特质:一是在内容深度上,他们的作品让用户感到有价值、有收获,比如@李稻葵 @菠萝油子BiG;二是在情绪价值上,能够让用户体会到感染力、有共鸣,比如@菜男 @张筱迪;三是在表达方式上,这些博主较普通作品能够出现新风格,为用户带来惊喜感,比如@韩RZ @是初九呀。

抖音精选作者里既有头部标杆也有新面孔,这也印证了一个趋势:在抖音,粉丝数不再是唯一门槛,优质内容才是王道。

02

一场优质内容创作的双向奔赴

抖音正在积极给予优质创作者及时的正反馈,比如这次为月度精选作者发放奖杯和奖牌,就是一种阶段性的荣誉反馈。既能持续激励优质创作者,也能对外释放明确信号,平台正在鼓励和扶持优质内容到底是怎么样的。

而且,运营社观察发现,抖音对优质创作者的倾斜,正在形成清晰的全链路成长扶持。

一方面,给创作者最直接的价值。在 2024 抖音创作者大会上,抖音重磅推出优质内容子品牌“抖音精选”,并发布长期优质创作倡议“抖音精选计划”,为优质内容提供额外的流量倾斜、现金奖励等多重扶持。

以抖音精选上的【每周精选内容】、【月度精选作者】栏目为例,通过让好内容和好作者被持续看见,既能给优质创作者流量扶持,也能通过优质标杆给到给予其他创作者启发,进而带动更多优质内容和创作者。

据观察,入选抖音精选计划的视频,点赞量基本在 10 万起步,如果本身具有一定粉丝基数+作品质量超乎优质,甚至可以达到百万级。

另一方面是成长护航,在关键节点给关怀比如,对于新手创作者,抖音提供了保姆级扶持。在内容冷启动阶段,运营团队就会主动介入,帮助分析数据、调整策略,让优质内容不至于被埋没。有创作者向运营社透露,平台会根据账号类型推送定制化创作指南,从选题方向到拍摄剪辑技巧,甚至连封面设计都有详细教程。

事实上,这次的奖杯发放也是优质创作者关键节点的“成长里程碑记录”。当创作者收到刻有自己名字的奖杯,当他们的账号挂上“精选作者”标识,这种荣誉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激励。

通过抖音精选评选出来的 500 位月度精选作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抖音正构建起了一个优质多元的内容生态,甚至有用户在月度精选作者的视频里评论“这才是抖音该有的样子”。

里面既有@良田 这样的“老炮”用专业度稳坐标杆,也有@韩RZ 这样的新人靠特长突围;既有@李稻葵 这样的知识博主为普通人科普经济学知识,也有@菜男 等博主为忙碌的都市人群提供情绪价值。

对优质内容创作者而言,抖音的主动倾斜,意味着当下是在抖音投入的最佳时机。

PS.如果你也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扫码加入抖音运营交流群,和更多懂行的伙伴们一起探讨~

更多运营干货

「品牌对话」| | | | | | | | | | | | | | | | | | |

「品牌观察」| | | | | | | | | | | |

「平台运营」| | | | | | | | |

「运营方法论」| | | | | | |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