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公园紧邻上海新天地,是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风格公园,至今已有近120年历史。2022年,公园完成新一轮改造,破墙透绿,将园内生态资源开放共享,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并延续传统,以多元活动串联城市生活新场景,与新天地、思南公馆等街区呼应互动。2025年上海国际花展之际,让我们一起漫步这座老牌公园,重温梧桐树下的历史记忆……



-HELLO SPRING-



复兴公园的由来

上海开埠前,今复兴公园所在区域还只是县城西一片农田,零星分布着一些农舍,村民多为顾姓,故名“顾家宅”。其中,有一富户辟出10多亩地建造了一座私家花园,当地人称为“顾家宅花园”,这就是复兴公园的雏形。


顾家宅公园环龙路(今复兴公园雁荡路)大门

1900年,法租界公董局以“保护侨民利益”为借口,在顾家宅租地112亩建立兵营,营内建起了网球场、弹子房、击剑馆、舞厅、酒吧等娱乐设施,不久废弃。后陆续买下顾家宅花园及其周围152亩土地,经上海地方政府同意,将顾家宅兵营改建为“顾家宅公园”(Parc de Koukaza),1909年6月建成,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对外开放,俗称“法国公园”(佛朗公园、佛来西公园)。


早期顾家宅公园地图

早期的顾家宅公园位于今复兴公园中部,面积不大,只有东北面华龙路(今雁荡路)一道园门。按欧洲风格作规则式布局,建有几何形花坛和大草坪,在草坪边建音乐演奏亭,后增加一座避雨棚,没有其他园林建筑。公园开放后,公董局陆续通过收购、拆迁等,将周边土地划入。1917年起,对公园布局风格做了大规模调整和改扩建,工程庞大,时断时续,直到1926年基本完成。


扩建中的顾家宅公园

改建后的顾家宅公园仍以法式为主,园中有开阔的草坪,形成中轴对称的几何图案化植物造型,局部则增加了中国园林特色元素。随着园区面积的扩大,1914年起先后增辟莫利爱路(今香山路)西门,辣斐德路、吕班路(今复兴中路、重庆南路)南门、环龙路(今南昌路)北门、高乃依路(今皋兰路)西门,园门增至5道。


改建后的公园内景全图,当时只有3个出入口开放

环龙路入口处建有椭圆形图案式大花坛,即如今的玫瑰园。在华龙路入口处是一个方形图案式大花坛,往南紧挨着一个长方形花坛,其两侧为连续花坛群,中间建有喷水池,再往南建有一块8000平方米左右大草坪,一旁有音乐亭。公园西南部及南部为中国园,假山、瀑布、荷花池、小溪相映成辉。


公园内的中国元素


公园内的沉床花坛

顾家宅公园建成后,很快成为当时上海重要的文化、社交和活动中心。每逢节庆日,在园内举行阅兵典礼,晚上彩灯绚烂,燃放烟火,举办各类舞会、游艺、提灯等活动。公园开放初期与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上海跑马总会(今人民广场区域)一样,规定华人不得入内,激起爱国志士强烈谴责。经多年斗争,公董局迫于舆论压力修改公园规则,自1928年7月1日起华人可购票入园,游园人数逐年增加。花卉盆景展览成为公园每年(除抗战时期外)的传统活动,尤其是菊花展览更是全市闻名,吸引成千上万市民前来参观。

民国时期公园内景

租界时期的顾家宅公园由法公董局管理。1943年租界“收回”后,辣斐德路更名为大兴路,公园同步改为大兴公园。抗战胜利前夕,公园一度成为日军练兵场和仓库。1946年元旦起,大兴路改为复兴路,公园更名为复兴公园,寓“民族复兴”之意。

人民大众的乐园


1949年,这座具有浓厚法式风情的公园在上海解放后被完整接管,园名也被保留,沿用至今。初期,复兴公园归属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1958年划归卢湾区建设局,1962年复属市园林管理处,1990年交区建设部门,后为区直属公园,现由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管理。


1950年代复兴公园

新生的复兴公园整体布局未有大的变动,分北、中、南和东片4个区域,以花卉、树木、亭榭、山池见长,园内1700多株50年以上梧桐树堪夺全市公园之冠。上世纪50年代,园内新建、扩建游乐服务设施,总面积扩为138亩。1960年关闭香山路西门,保留复兴中路、雁荡路和皋兰路三个出入口,后新辟重庆南路东门。园内陆续增设了雕像、喷泉、天园、冲浪船等,并对儿童游乐设施更新改造。


1958年公园内景


上海解放后,复兴公园成为真正属于人民大众的乐园,是市中心为数不多的群众性活动场所之一。1949年8月,上海各界在园内举行劳军游园会。1951年,园内举办抗美援朝晚会,有文艺义演捐献、战绩展览,并展出国民党军飞机侵犯上海时被击落的残骸。上世纪60年代起,每逢重大节庆日,复兴公园内都会举办游园和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1970年代公园内举办科普和游园活动

菊花展也是复兴公园每年传统节目,并以园内苗圃培育的各种花卉为主,不断举办小型花卉展览,吸引众多观展者。1973年11月举办全市性菊展,售出门票102.9万张。1976年11月举办全市大型百花展和菊展,游客达67万人次。1998年起,“玫瑰婚典”在复兴公园一炮打响,在不断创新拓展中香飘海内外,现已发展成为上海旅游节最受欢迎品牌项目之一,中西方文化交流靓丽的名片。


1999年复兴公园菊花展


2000年玫瑰婚典复兴公园站

在许多上海人心中,复兴公园是一片洋气又充满烟火味的风水宝地。清晨,大爷大妈广场舞、广播操、羽毛球、太极拳、棋类持久蓬勃,“读书角、英语角、合唱角、戏曲角”等自发组织的群文活动层出不穷。午间,公园步道上满是周边办公楼职员们慢跑和散步的身影,座椅上也挤满了休息聊天的伙伴们。晚上,这里是时尚青年夜生活圣地。在复兴公园梧桐树下读书、约会、聊天,去钱柜通宵卡拉OK……复兴公园留下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国庆游园会


庆祝"五四"广场文化节


庆祝香港回归活动


复兴公园长寿合唱角情系灾区歌颂会


2010上海世博会复兴公园志愿者站


2024黄浦区"国际档案日"主题宣传活动

左右滑动查看

进入新世纪,复兴公园几经改造,保留并提升了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大草坪、喷泉、沉床花坛和玫瑰园依然保持当年的形态,百多年前种植的悬铃木高大成林。春日的紫藤、夏日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四季常开的玫瑰园、木马和滑滑梯、慵懒的流浪猫……徜徉在公园里,仍能深切感受到法式园林的风情和神韵。

2022年更新后的复兴公园

2021年末,复兴公园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一轮改造,将现有复兴中路和重庆南路两侧围墙全部拆除,公园景观与街区融为一体,园内紫藤花架等法式浪漫景观“漫延”到街区,昔日的钱柜以INS新乐园回归。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指引下,上海正在从“在城市中建公园”向“在公园里建城市”转变,复兴公园同周边商区、街区、文化场馆等一起释放更多的公共空间,在为公众提供更加舒适的休憩体验外,再度成为魔都夜生活潮流地。


曾经的"钱柜"与现在的"ins"




明媚如春,花开满园。2025年上海国际花展已经拉开帷幕,作为主会场之一的黄浦新天地区域成为核心展区,复兴公园连同新天地南北里、太平湖、东台路、思南公馆等展区正迎来一波又一波市民游客。


2025上海国际花展思南公馆复兴公园“自然而然生活节”



2025上海国际花展以"花开新天地"为主题



沪上最大帝王凤梨坐镇复兴公园展区








来复兴公园,

这里总有值得你回味的美好记忆!


编辑 / 孙超慧

来源 / 黄浦记事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