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矛盾升级,印度中止河水条约,威胁巴基斯坦命脉,美俄却罕见站在印度一边,危急时刻,中国送上“三大支持”,这才让巴基斯坦心里有了底,那么,我国给出了哪些支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
巴基斯坦面临的严峻局势
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针对平民的袭击事件,导致矛盾升级,印度张口咬定幕后主使是巴基斯坦,并第一时间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包括驱逐在印的巴基斯坦公民,关闭两国边境口岸,废除签证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更为严重的是,印度中止《印度河河水条约》,先是关闭上游水闸,导致下游巴基斯坦严重缺水,后又毫无征兆的开闸泄洪,导致下游巴基斯坦居民面临洪涝危险。印度试图用水资源作为利器,对巴基斯坦的农业、工业、经济造成打击,以此获得战略优势。同时,印巴两军还在克什米尔实控线上再次发生交火,导致两方紧张关系骤然升级。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巴基斯坦也呼吁中俄等国际大国,能够介入,以缓和紧张局势。
那么,美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美国总统表示,印巴两国矛盾已经延续多年,相信两国最终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不干涉的表态看似公正,但印度综合实力要强于巴基斯坦,美国的表态,实际上也是对印度对巴施压的纵容。至于俄罗斯,则罕见“中立”,但在4月28日,俄副外长与印巴大使会晤,并表达了将支持印度反恐。
美俄的偏向,导致巴基斯坦越发被动。就在印度开闸放水24小时内,我国外长便与巴基斯坦外长通电,并明确给出了“三大支持”,一是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反恐行动,二是支持其尽快在相关事务中开展调查,三则是支持巴基斯坦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并着重强调当下冲突并不符合印巴利益,中国希望双方能够保持理性和克制,让事态尽快降温。三个支持让深处险局的巴基斯坦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相关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大国风范。另外,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的表态,也暗含了其他深意。
中国“三个支持”有何深意?
首先,中国并不愿看到印巴矛盾持续升级,演变成继俄乌、巴以之后的下一场地区战争,尤其是印巴长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东面与我国新疆和西藏交界,印巴在此爆发冲突,对我国边境的安全没有好处。况且连接我国新疆喀什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必经之路便是巴控克什米尔。中巴经济走廊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走廊不仅能够加强中巴之间在交通、贸易、能源、海洋等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入合作,还有助于我国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维护能源安全。如果印巴冲突升级,很有可能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运转,拖慢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
其次,印度在1860年与巴基斯坦签订《印度河河水条约》后,便有义务让印度河等西部河流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尊重巴基斯坦的国家资源主权,这也是作为上游国家克制的承诺。
但此次印度不顾人道主义,利用掌控印度河上游的优势,私自断水和泄洪,这种将水资源“武器化”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多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形成的规则和默契,给全世界带了一个坏头。
要知道世界上共享国际河流有很多,比如流经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多个国家的莱茵河,流经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苏丹、埃及等多个非洲国家的尼罗河,东南亚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湄公河,上游是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东北部的澜沧江,包括印度东北部的关键河流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以及印度境内的恒河,下游还流经孟加拉国,类似的河流数不胜数。如果此次放任印度打水资源牌,未来类似的事件还有可能发生,这对整个世界的秩序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再者,此次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在没有进行任何调查,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便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也乱了规矩。
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印度如果执意为了自己的战略目的不顾大局,终将受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