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旅项目不求速成,而是让人才扎根乡土,与村庄共生共融。”4月28日上午,“春天野来匡堰”慈溪乡村旅游季暨同心乡村主理人(合伙人)培育计划在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启动。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人才是关键变量。以往,乡村常面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境,项目难以持续深入推进。慈溪的乡村主理人培育计划则精准发力,寻求破局之道。
倡隆村的溪上茶肆人气满满。本文图片均由何晴摄
“我们通过成立强村公司,对闲置农房进行深度盘活,目前,已经有一批怀揣梦想与热情的乡村主理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匡堰镇副镇长邹威涛介绍。
走进倡隆村,慈礼楝巢、弗雷农场、出瑞山房花丝镶嵌艺术馆、溪上茶肆、东岙窑展厅等特色场所,如珍珠般点缀在古朴的村居之间。
乡村主理人们,带着各自独特的视角与丰富的经验,如同种子般播撒在乡村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短暂停留,而是以主人的身份深度参与乡村建设。
侯梦露(左)和鲍祁茗。
“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融入这儿了,现在我早就是‘老村民’咯!”越窑青瓷艺术工作者侯梦露来自广东,是倡隆村众多乡村主理人中的典型代表。
2021年,侯梦露和师姐鲍祁茗依托免租金政策,在倡隆村成立越窑青瓷工作室。在这里,她们不仅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她们打造了小型青瓷展厅,义务为游客讲解,将青瓷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传递给每一位来访者。
楝巢助力农产品销售。
慈礼楝巢的黄央青,则将“入驻”视为“回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倡隆村人,这片土地承载着她的童年记忆与深厚情感。她带着想法和资源归来的同时,也带着对家乡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黄央青在活动现场作分享。
慈礼楝巢开业首月,黄央青就做了三件小事——她将匡堰的非遗皮蛋、糖水杨梅装进助农礼袋,助力农产品销售;在围炉边举办“乡村音乐会”,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还与村民合作,将他们的手艺转化为富有故事的“方言礼物”。
“乡村振兴不是把城市搬进乡村,而是为乡土智慧装上现代的表达。”黄央青说。
乡村主理人“回村”,光靠满腔热血还不够,慈溪出台一系列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土地使用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乡村主理人们提供坚实的保障。
“乡村主理人计划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与多元性。”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雪皎说,无论是民宿主理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是文旅策划师、乡村改造师,只要对乡村怀揣向往、热情与冲动,都能在广阔乡野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来源|匡堰镇
编辑 | 沈轲艺
审核|吴奇林 胡孟才
慈溪·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