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四月的一天,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大熊猫馆内,大熊猫爸爸“开开”起得最早,它悠闲地踱出家门,目光锁定“奶妈”准备的新鲜竹子,开启元气满满的早餐时光。
大熊猫爸爸“开开”正在享用早餐。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大熊猫爸爸“开开”正在享用早餐。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上午10点,大熊猫馆刚刚开门,参观者便纷至沓来。大熊猫弟弟“康康”玩起了捉迷藏,正当众人翘首寻觅时,远处树丛突然沙沙晃动,原来是“康康”找到了心仪的美食,开始大快朵颐,引得大家纷纷围拢,争相记录这可爱瞬间。
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每日上演,被澳门居民亲切称为“开心家族”的大熊猫一家为无数人带来快乐记忆。
游客在拍摄大熊猫弟弟“康康”。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游客在拍摄大熊猫弟弟“康康”。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府赠送澳门的两只大熊猫“开开”“心心”从老家成都乘专机来到澳门。次年,大熊猫双胞胎诞生,澳门特区政府经过公开征名,为兄弟俩取名“健健”和“康康”。
大熊猫“开开”“心心”抵达澳门。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视频资料截图
大熊猫“开开”“心心”抵达澳门。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视频资料截图
“这四个充满美好寓意的名字,正如我们对生活的期待一样,都希望开开心心、健健康康。”澳门居民钟女士是大熊猫馆的常客,每次来,她都会驻足许久,看着四只憨态可掬的“圆滚滚”,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好可爱呀!”来自俄罗斯的柳达忍不住发出惊叹,迅速用手机抓拍萌态瞬间。这是柳达第一次来澳门看大熊猫,她说:“我非常喜欢大熊猫,这里的场馆设计通透宽敞,感觉它们在这里的生活也很舒适,一切都很棒。”
澳门居民钟女士和朋友在大熊猫馆参观。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澳门居民钟女士和朋友在大熊猫馆参观。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于拥有照料大熊猫多年经验的饲养员莫咏娴来说,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见证“开心家族”健康成长的每个瞬间。在朝夕相伴中,她对每一只大熊猫都深知其情。
“开开”好奇心最强,喜欢把自己的房间弄得很个性化;“心心”爱干净,非常谨慎细致;“健健”虽然是哥哥,但是内心很小朋友;“康康”很黏人,平时话也很多。谈起这些“毛孩子”,莫咏娴的眼中满是宠溺。
澳门大熊猫饲养员莫咏娴介绍饲养工作。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澳门大熊猫饲养员莫咏娴介绍饲养工作。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开心家族”在澳门的生活,莫咏娴给出的答案是“多元化”。她介绍道,这不仅体现在饲养团队与大熊猫的日常相处,更贯穿于它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会用广东话和普通话与大熊猫沟通,也不时会用上四川话和英语,它们都能明白其中意思。”莫咏娴说,饲养团队也会根据大熊猫的习性特点,灵活调整作息安排,科学定制训练计划和活动,为它们创造一个多元且充实的澳门生活。
莫咏娴正在大熊猫馆工作。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莫咏娴正在大熊猫馆工作。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上午11点半左右,莫咏娴将几捆新鲜的竹子搬进大熊猫“心心”的活动空间。她笑言,我们会从广东和四川运来新鲜竹子,保证优质食材,让它们时不时尝尝“粤菜”和“川菜”的风味。
在悉心照料大熊猫饮食起居的日常之外,饲养工作还藏着鲜为人知的重要环节。“大熊猫的粪便是健康‘晴雨表’,我们每天都会在活动场地收集和观察。”莫咏娴揭秘道,根据粪便的外观、形状和质地,可以初步了解大熊猫的身体状况。
馆内关于大熊猫粪便的科普展览。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馆内关于大熊猫粪便的科普展览。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澳门的大熊猫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无需预约排队,观众便可近距离看到大熊猫的生活。”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公园处处长吴绍伟说,中央政府向澳门赠送的大熊猫“开开”“心心”已在澳门安家十个年头。如今,大熊猫馆已成为澳门生态教育的鲜活课堂,也凭借其独特的吸引力,有力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发展,为城市增添多元魅力。
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公园处处长吴绍伟介绍大熊猫馆的运维。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公园处处长吴绍伟介绍大熊猫馆的运维。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吴绍伟表示,澳门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始终保持紧密且深度的合作关系。多年来,双方在大熊猫饲养、保育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希望未来共同推动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