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固区康乐路社区的街巷楼院间,居民们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她时而走街串户关心特殊人群,时而驻足辖区检查消防器材,时而在调解室里化解邻里矛盾。作为社区的当家人,“85后”党委书记钱婧用“铁脚板”踏遍辖区角落,用“婆婆嘴”倾听群众心声,将“社区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化作一件件暖心实事,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贴心书记。
“刚来社区时,辖区单位各自为政,活动参与率较低。”钱婧回忆说。如何激活基层治理的“引擎”?她以“幸福康乐+”党建品牌破题,将西热东输公司等12家单位纳入共建体系。
4月初的一天,社区网格员日常巡查时发现康乐路涵洞墙体上有水渗漏,经过排查发现漏水点可能在附近的平房区或宏达厂区,需要6家单位进行自行排摸。每日的漏水困扰着居民,钱婧为此整日忧心忡忡。为了彻底将此事处理好,钱婧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漏水点,白天与市政、宏达公司、兰储集团等单位相关人员开现场会,晚上挨家逐户走访平房区居民查看房屋情况,超负荷工作,终于厘清了责任分工。随即,相关责任单位开始施工维修,很快解决了居民的困扰。
在康乐路社区辖区,兰储家园东苑和一墙之隔的平房因下水井的问题互不相让,造成道路施工暂停,双方矛盾升级。不论怎样,市政道路工程一日也不能停工,钱婧积极与兰储东苑施工方对接,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走访,询问相关双方当事人了解具体情况,3天内出了4套方案。与企业的对接有了困难,她寻求街道的帮助;与居民的沟通有了不理解,她自己为居民作解释。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达成一致,3天内将下水管道重新接入兰储东苑的下水井。
“小钱书记,我们院子里的张奶奶老是捡一些破烂堆放到墙根,小区院子本来就小,也没有物业,存在安全隐患,老人年纪大过马路搬东西也不安全呀!”居民小区微信群里的一条消息,让钱婧放在了心上。第二天,钱婧走访老人,聊聊家长里短,听听老人的苦衷,给老人及家里人讲存在的安全隐患。老人不听劝,只是一味地诉说自己的苦,钱婧就慢慢讲、细细说。老人及家属终于同意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废品收拾掉,彻底消除隐患,并在微信群里给大家反馈清理后的照片。钱婧还要求网格员在进行巡查的时候要时时关注类似情况,及时处理,不要让居民担心安全问题。小区居民纷纷给钱婧点赞。
家住康乐路社区标准件小区1单元4楼的贾汝珠今年83岁,夫妇二人独居,孩子在外地上班。“给你们添麻烦了,家里就我们老两口,这回胳膊还摔了,又麻烦你来看我。”贾老先生握着钱婧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贾老先生是社区的一名党员,患有多种基础病,前几年还查出风湿性多肌痛,属于罕见病。一年前,钱婧刚到社区时,听说贾老先生的情况后就上门走访。得知贾老先生是省级劳模,还是个热心肠,从此她不定期地就会问:“贾师傅,家里最近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在得知贾老先生4月初摔伤了胳膊后,她第一时间上门看望,询问其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恢复情况。随后,钱婧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开会:辖区的每个特殊家庭、每个特殊居民,社区都应该更加上心,千万不能让大家寒心。
钱婧将社区里的特殊人群默默地记在心里,每周她都在为居民24小时随时待命。有人问她为何这么拼,这位总爱穿运动鞋的书记笑道:“群众笑着夸一句‘这事办得地道’,比什么奖状都珍贵。”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