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开国上将,许世友和韩先楚可谓是名气最大的那一批,两人同样战功赫赫,不同的是,许世友是正兵团级,韩先楚是副兵团级,相较之下,许世友资历更深,长征路上右路军中是与彭德怀、林彪同级的军长,而韩先楚长征时仅是营长,在许世友面前,韩先楚算得上是“后起之秀”。

许世友性格刚烈,桀骜不驯,一生很少服人,却多次公开佩服这位后起之秀韩先楚,还亲切地称呼对方为“老韩”,要知道,1913年出生的韩先楚比1905年出生的许世友足足小了八岁,论资历,许世友更是老大哥级别,是什么原因能让许世友对韩先楚推崇备至呢?



同为著名战将,自然还是在军事指挥方面和战绩上让人折服,韩先楚的几次表现展现出独特的军事才能。

海南岛战役(1950年):

韩先楚力排众议,坚持提前渡海作战,仅用木帆船突破国民党海空封锁,仅15天解放海南岛。此战若拖延至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美军第七舰队可能介入台海,海南或成“第二个台湾”。韩先楚的果断决策被许世友评价为“胆大包天,心细如发”,直接避免了战略被动。

抗美援朝战场表现:



韩先楚率志愿军第40军打响入朝“第一枪”,并在第三次战役中突破三八线,攻克汉城。其灵活机动的战术风格被彭德怀称为“旋风司令”,许世友虽未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但对韩先楚的战场表现极为认可。

东北战场与“旋风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在东北野战军(四野)中指挥的“旋风纵队”(第三纵队)以奔袭迅猛著称,连克国军精锐,被杜聿明称为“最难对付的共军部队”。许世友在山东战场(三野)虽未与韩共事,但对这类战例多有耳闻。



许世友以少林武功、善打硬仗闻名,推崇“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作风。韩先楚同样以“敢打无命令之仗”著称,例如海南岛战役前未等中央批复即率部渡海,两人在冒险精神和决断力上高度相似。

许世友擅长大兵团强攻(如济南战役),而韩先楚长于机动穿插(如辽沈战役中的锦州穿插)。许世友曾评价:“韩先楚打仗既有猛劲,又有巧劲,是块好材料。”

尽管分属不同野战军(韩属四野,许属三野),但解放战争后期各野战军协同作战增多。许世友对四野在东北、中南的快速推进印象深刻,韩先楚作为四野悍将,自然进入其视野。



1955年授衔时,韩先楚因战功获授上将军衔(许世友同为上将),但韩的晋升速度更快(红军时期仅为营级,解放战争跃升兵团司令)。许世友对此并无芥蒂,反在多次会议上称赞韩“能打仗、会打仗”。

1979年许世友指挥东线战场时,韩先楚虽未参战,但其在朝鲜的山地作战经验被总结为教材。许世友曾要求部下学习韩先楚的“穿插分割”战术,体现对其军事思想的延续性认可。

据许世友秘书回忆,许上将晚年谈及军中同僚时曾说:“韩先楚是真正的战将,打仗不要命,还能打赢,这样的人不多。”



故此可以认为,许世友对韩先楚的推崇,主要源于战功卓著、风格契合、战绩非凡、人格敬重。尽管韩先楚属“后起之秀”,但其在关键战役中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敢作敢为的将领本色,赢得了许世友这位“老资历”的由衷敬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