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财长贝森特“关税求和”未果后态度突变,开始强硬对华喊话。
同时又用新的排挤手段在背后“拆台”,目的到底是什么?
欧盟27国突然对华发难加税,一动手就是66%,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自上周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财长贝森特极力向中国示好,美国甚至开出了谈判条件等中国上门。
特朗普许诺会大幅度减少对中国的关税,且税率“有可能在50%到65%之间”,相较于现在的145%来说是大幅度退让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还称,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局面已经不可持续,这一僵局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缓和。
对于美方的“示好”举动,我方在25日明确拆穿了特朗普和贝森特的文字把戏。
美方如果想来谈判,这次单方面加征的关税必须全部取消。
美国政府言而无信的情况很多见,而且特朗普所谓的“谈判关税”,也是闪烁其词且没有什么诚意。
果然在收到中国的回应之后,贝森特又一次撕破脸皮。
在28日接受采访时再一次声称要求中国先采取让步措施,因为“中国是贸易不平衡的原因”。
贝森特认为美国才是站在优势地位上的一方,中国必须来主动谈判让步才行——可以发现美方的这种优越态度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也意味着如果接受特朗普的示好选择谈判的话,到时候美方必然又开始胡乱开价。
他们认为自己才是谈判的“主人公”,中国只能对美国做出让步和回馈。
贝森特当天还“许愿”,表示考虑到这一巨大贸易失衡,中国方面如果希望保护自身经济,那么迟早就会向美国求和,也就是“也许他们有一天会主动打电话给我。”
他还大言不惭地将美国说成是友善的一方,声称美方“选择在某些领域避免进一步升级”,毕竟他们现在还对中国留有余地。
贝森特这段言论和上周对投资者说的话完全就是判若两人了。
这位美国财长虽然如此自信,但背后还有许多难以解决的烂摊子,才导致他频繁对中国改变态度。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美国对华动手的同时,欧盟也向中国下手了。
4月2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进口的高空作业升降机械设备征收最高达66.7%的关税。
对于这次加税行动,欧盟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制造商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并以人为压低的价格在欧盟市场销售。
但稍微了解一下就能看出此举的端倪,欧盟此举缺乏合理依据,且有和美国“配合”的可能性,欧委会这次是来者不善。
因为高空作业设备属于特种设备,欧盟本土的生产能力不足,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是竞争者。
欧盟声称中国制造商受益于不公平补贴,然而却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在拜登时期他们就经常拿这个理由搪塞。
此外在高空作业设备上,中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成熟的产业链,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所以价格合理。
欧盟加税幅度高达66%,也是基本上封死了这条出口路线,未来他们的进口方向很有可能转向美国。
自特朗普上台之后,欧盟罕见对华采取如此严厉的行动,而且这次是损人不利己。
中国重工长期都是欧盟进口的关键领域,这一行为必将对欧盟自身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欧盟相关产业的采购成本将大幅上升,影响其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施工等行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和欧盟也是在友好协商阶段,前段时间还谈判了电动汽车关税,怎么突然态度变化这么大?
可能和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有关。
最近《世界周刊》援引消息人士的采访报道称:
欧盟高级官员越来越意识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毒性”,认为她并不具备政治和外交才干,如果她下台会对中欧关系大有帮助。
她被视为著名的“对华鹰派”。
在其主导下,欧盟与中国围绕电动车的贸易争端加剧,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严重损害中欧经贸关系,也使得欧盟企业投诉无门。
现在这次关税,有可能又是冯德莱恩的“杰作”。
面对欧美的步步紧逼,中国外交部于4月29日发布了重磅双语视频《不跪!》。
以“中国不跪”四个字明确回应,也是对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勒索的最直接答复。
在视频中用一句话形容中国的立场就是“向霸权低头如饮鸩止渴”。
从特朗普前段时间施压巴拿马运河,然后巴拿马妥协,再到日前特朗普声称“苏伊士运河也要给美国免费用”可以看出,退让不会换来和平。
尤其中国还是美国的主要目标,“割城让地”换来的必然是特朗普政府更进一步的掠夺,这个问题上不需要存在侥幸心理。
此外,中方还号召所有国家应该“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
如果全球被加征关税的国家都对美国不跪不退的话,那么90天时间过去,美方要么选择继续无意义延长时间,要么就取消关税。
他们对中国“一打一”已经够吃力了,对全球“一打多”根本不可能。
但如果部分国家面对这种霸权贸易,还是选择忍气吞声甚至想与虎谋皮,那么等美国腾出手来,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