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的江湖里闯荡,中小企业最怕的,莫过于辛苦付出后,却遭遇账款被拖欠的困境。那些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和大企业,一旦拖延付款,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就会陷入泥沼,甚至可能因此元气大伤。但现在,国务院重磅出手,带来了让无数中小企业主欢呼雀跃的好消息!


2025 年 3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并明确自 2025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铁令,就像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剑指拖欠款项的乱象,给中小企业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

回顾过去,中小企业在面对款项拖欠时,常常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尽管国家此前出台了不少保护政策,像是强化审计监督、通报曝光拖欠行为,但仍有一些不良企业和单位我行我素。“背靠背” 式赖账屡见不鲜,上家没给钱,下家就以此为由拒绝支付;“打太极” 式拖延更是让人无奈,“内部核查”“多轮验收” 成了他们的惯用借口;还有些甚至用强制收票据抵账的手段来敷衍,让中小企业有苦难言。

如今,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带来了一系列 “硬核” 举措,堪称打击拖欠行为的 “组合拳”。


其一,设置 60 天付款红线,雷打不动。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业务,采购也好、服务也罢,亦或是工程项目,从交付验收那一刻起,60 天就是付款的最后期限。这就像是给付款行为上了一道 “紧箍咒”,任何单位都别想再随意拖延。要是超过 60 天还不付款,中小企业可以直接通过专门平台进行举报,举报信息直通国务院,相关部门会严格备案并追究责任。

其二,彻底打破 “背靠背” 赖账套路。以往那种一环套一环,把付款责任无限转嫁的做法行不通了。新规明确规定,“背靠背” 条款不具备法律效力,每个企业都得为自己的付款义务负责,不能再把自家的账赖到别人头上。

其三,严堵假票据抵账漏洞。以前,一些单位喜欢用票据来打发中小企业,甚至用遥遥无期的汇票来敷衍。现在,新规明确禁止强制收票据抵账,钱就是钱,不能再用这种文字游戏和票据手段来糊弄中小企业。

其四,实行无争议先付款原则。项目交付之后,即便存在一些小的争议,也不能影响大部分款项的结算。先把大头结清,有争议的部分再按照合理的流程去处理,避免因为一个小细节就拖垮整个项目款项的支付。

除了这些直接针对拖欠行为的 “杀招”,国务院还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的监管保障体系。每年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都要上报款项支付情况,接受监督;对于严重逾期的,将被点名批评、约谈;中小企业拥有了在线投诉的便捷渠道,政府会在规定时间内处理投诉;要是有单位敢对投诉人打击报复,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一旦被列入 “拖欠黑名单”,企业在融资、项目审批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真正让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

新规不仅有 “严惩” 的一面,也有 “帮扶” 的一面。政府鼓励银行利用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政府合同进行抵押贷款,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行业协会和商会也被赋予了协助中小企业维权的责任,要为中小企业搭建起与欠款方沟通和维权的桥梁。

这次《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修订,意义重大。它既是对当下中小企业资金困境的及时救助,为它们注入 “血液”,让中小企业能够继续在市场中生存发展;也是对机关单位、大企业不良风气的有力整治,督促它们遵守商业规则和契约精神。

虽然新规实施后,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但方向已经明确,制度已经建立。接下来,就看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严格执行,真正让这一政策落地生根,切实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从 6 月 1 日起,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大企业都要牢记这一规定,按时还款,守护好自己的信用。毕竟,在法治社会,遵守规则、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

今日油价|成品油自媒体|超十万+油客关注

喜欢请转发,爱我就点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