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女人这辈子,究竟在逃离什么?》
我一直想聊董大姐扬言不招留学生,被很多大V要求道歉的这件事。
但苦于找不到时机。
因为我的观点不那么政治正确,我需要一个契机,正巧,某名医婚内出轨的瓜,送上门来了。
他的瓜里面牵涉的这个小四,董小姐,正好是一个留学哥大旗下女校学经济,走4+4通道回国从医的案例。
这个案例让国内又一次掀起了对留学的讨论。
首先我们看董大姐的那番话,这个不用讲,明摆着就是她不对,你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何况当初董大姐所谓的技术泄密事件,这事儿也怪不到留学生头上。你雇佣一个没有过留学经历的员工,也可能出现企业之间的这种信息的传递。
但我想讲的并不是这个,因为讲了也没意义。这些话,早在董大姐那么说之前,她就预料到了。
她不在乎,也不想听。
实际上作为一家制造业的集团,尤其是我们处于先进领域里的企业,她是不在乎招不招留学生的。
她表示的仅仅是,她不招,不等于强迫别人也不能招。
她为啥什么说呢?
说到底,实际上是因为在海龟与土鳖两个群体之间,矛盾存在很久了。
这里的海龟指的是纯海龟,就是未经高考直接留学。也就是说,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和参加过高考的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她只是选择性地站队。
对于董大姐来说,都不用想,她的那类企业里面,未参加过高考的纯海龟的占比极低,她完全可以不假思索的讨好另一头。
我为啥要讲这个矛盾,就是因为多年以来,一直有家长问我,关于留学的事情。
留学这件事是分阶段的,30年前的留学,和最近10年的留学,并不是一回事。
30年前的留学其实是以土鳖转海龟为主,也就是通过国内高考,读研期间留学为主。
而最近10年的留学,很多是无法通过高考的人,在想办法直接读海外本科。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将来要回国工作,你都是要先考虑工作环境与人事斗争的,这一点很重要。
直接留学读本科有一个好处是明摆着的,那就是绕过硬杠杆。
比如某些要求QS100,你在国内可能垫底的那几个C9,都不够格。
但你花个几百万,把孩子送去美国读两年社区大学,再转学,别说QS100,QS前十都可以操作。
前提是你能毕业,进,总有办法的,出,对孩子还是有要求的。千万别今天听我这么一说,都去操作了,回头你毕不了业,别怪我。
这个是好处,当然,前提是你目标明确,你毕业了之后,进某些地方,其他方面你要搞定。
人家QS前100只是标书里的一个要求,不是全部要求,你仔细品。
有些人,不了解游戏,误以为只要QS前100就可以大杀四方,那你想多了。
那么既然有了这种好处,就必然有连带的坏处。
坏处是什么?
坏处是你会发现这样做的人多了之后,相关的单位里面,明显的出现了两拨人。
一拨是高考考出来的,另一波是没有通过高考的。
这种分歧,古已有之。所谓我是两榜进士,你是其他途径。
那么慢慢的,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两榜进士,开始抱团,而其他途径,也开始抱团。
所以我说,坏处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你身上的标签从一开始,就敲定了。
那么你孩子将来要被安排去的那个地方,到底谁拿大,是很重要的。
有的是分庭抗礼,有的是两榜拿大,有的是其他拿大。
如果是高考生群体拿大,你孩子进去,上来就得被排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种争斗,一直存在。
所以想要走这条路的家长们,自己要想一想,综合起来,全面地想一想。
如果你的牌面真的很大,很多时候你犯不着这样。
你完全可以无视学历,我管你什么两榜进士,其他途径,我上来就以黄带子的资格,以资方的实力,跟你们讲话。
双方都会拉拢你。
因为在他们看来,你属于那种没有标签又自带资源的。
于是他们就会觉得谁拉拢了你,你就是谁的阵营,没学历反而是你的优势。
或者你干脆真的优秀,国内高考的佼佼者,读个名校本科,再去海外留学。这种你完全可以横跨双方的资源,谁都得卖你的账。
如果你的牌面不够大,你孩子不够优秀,与此同时,你能够找到一点小关系,能够出一点小钱,比如几百万。
那么去海外读社区大学再转名校本科这个渠道是适合你的,好处是可以绕开门槛,坏处是你终身都会被打上其它途径的标签。
一旦打了这个标签之后,两榜进士那一派,就会默认你是对方的人,那么你的资源也就被视作其他途径派系的资源了。
长期看,这里面有很多问题。
因为平心而论,缺乏高考经历的纯海龟这个群体,在人事斗争上,实难击败那些有过高考经历的,无论是纯土鳖还是土鳖读研时留学。
咱们的读者有一个算一个,只要你取得过一定的成功,无论是经商,是投资,还是人事斗争,你应该都清楚我下面这句话:
人跟人拼到最后,拼的并不是什么天赋,技巧,学识,拼的实际上是谁更残忍。
到我这岁数,你让我回忆高考它到底有啥用?
没啥用的,我全忘光了,即便高三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全省前五十,最后考砸了也有一百多。
还是记不住那些知识。
因为就没啥用处嘛,怎么可能记住呢。
但有一样东西你能记住,那就是你内心的变化。
我至今记得大一的时候,新生情感健康课上,老师让每个同学吐露心声。
大家都在作秀,只有一个打小少年班的,就是小学四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14岁上大学的同学。
他哭了,讲述了学霸的世界是多么的不堪与冷漠,他遭遇过多少勾心斗角。
结果老师很尴尬,大家也很尴尬,赶紧让这个安徒生童话里面指出没穿衣服的,说真话的孩子,下去。
所以,你们问我高考有啥用,就这点用。如果你承受不了,它就是噩梦,如果承受得了,它就是磨刀石。
它是你心性的磨刀石。
你看金庸小说里,张无忌武功这么高,现实中斗不过他的下属朱元璋的。
人与人的游戏,拼到最后,其实就是在比拼,谁更残忍。
当朱元璋给他的孙子朱允炆把藤条上的刺儿拔光的时候,也就注定,搞不过他那个能够装疯卖傻,隐忍实力的四叔了。
你离了爷爷连根刺儿都拔不掉,用什么拔你四叔呢?
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我们昨天第二个话题里提到的平衡。
一个灵活的人,实难自律,一个自律的人,容易固执。
可真的想要往前走,需要这个人既灵活,又自律。
看似矛盾的东西,必须要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就像你走独木桥,两只胳膊伸开,就更平衡,砍掉一只臂膀,另一只胳膊伸得越长,你越容易掉下去。
在高考这件事上,亦是如此。
它有很多坏处,比如死板,比如很多东西其实日后你会发现,根本用不上。
但缺了这个环节,一个孩子,很难变得心性这么狠。
狠与善,同样是平衡的两端。
够狠的人,往往缺乏魅力,缺乏感召力。
够善的人,往往容易被忽悠,被利用,被对手找到弱点一蹶不振。
够狠的同时又够善,就达成平衡了。
就像胖东来的商业案例是如此的成功,东哥早年在校门口开饭店同样的做法,却被出纳伙同厨师长骗得一空。
为什么?
因为人家东来哥并不是只有善。
他愿意给你分享利润的同时,是他连你昨晚跟朋友打麻将的时候,丢掉的是哪张牌,他都知道。
不听话的,后果是明摆着的,听话的,好处也是明摆着的。
你自己选。
你被彻底玩服了,服气的趴在地上连大气儿都不敢喘的时候,你才会真的和老板一心,你才会真的变成战斗力。
而不是什么简单的重赏之下,就一定会有勇夫。
这就是为啥很多人常常感慨,自己懂了那么多道理,却混得那么背。
因为你过去懂的那些,都没用。
真正能改变你命运的,是昨天第二个话题里引用的平衡,是矛盾中的平衡。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女人这辈子,究竟在逃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