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 刘欣】即将过去的4月,天山南北成千上万亩的棉田内播种机列队轰鸣,又到了棉花春播的季节。在被誉为“中国长绒棉之乡”的新疆阿瓦提县,今年依旧忙碌的播种季有了一些不同——一部记录当地棉农真实生活的电影在春播的棉田边举行了首映礼。即将于5月7日上映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如图)记录了阿瓦提县艾尔肯一家与赵强一家从棉花播种到采收、售卖全过程的汗水与欢笑、意外与温情。该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摄制,影片导演刘帼轶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尽力将感受到的点点滴滴真实呈现给观众,“相信能打动我的故事也一定能打动其他人”。


“他们的生计、生活就在一朵朵棉花上”

4月中旬,阿瓦提县的棉田已经铺上了一条条地膜,傍晚时分,一处被棉田包围着的露天广场上,600多名村民围在一起观看自己的故事。大家时而神情庄重,时而会心微笑,沉浸在80多分钟的影片中。当银幕暗去,广场四周的灯光亮起,全场响起掌声。

艾尔肯的女儿拜尔娜·艾尔肯表示:“我觉得这个电影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展现了我们真正的生活,所有感情都是真实的。今天看,我很激动;再过几年看,我还是会激动。”影片拍摄时,她还是一名大学生,如今已经是一名舞蹈演员。

与拜尔娜·艾尔肯一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刘帼轶反复提到的关键词也是“真实”。据介绍,创作团队在2021年和2023年两次来到阿瓦提县,以观察者的姿态将镜头隐入棉农的日常,两个机位、两位摄影师“隐形”驻守在被记录的棉农家庭里,运用真实电影的拍摄和叙事方式记录下他们的劳作、期盼、困难和收获。

刘帼轶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将自己看到、听到和感受的如实传递给观众,特别是那些关于生活的探索。“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我试图寻找棉花究竟对于当地人意味着什么。或许我可以概括说,他们的生计、生活就在一朵朵棉花上面。”刘帼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新疆是我国最大、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九成,棉花种植加工、棉纺等产业是新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棉花机械化种植的广泛推广,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技术在棉花种植全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升棉花种植的效率。

刘帼轶说,艾尔肯的父亲、爷爷都曾种植棉花,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长期关注新疆的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田园生活题材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一方面大家对这种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既向往又好奇;另一方面,人们想知道食物和生活用品是如何一步步生产出来的。

情感的力量跨越文化与国界

此次“棉田边的首映礼”前,《地上的云朵》入选了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片展映单元”,是唯一入选该单元的中国影片。该片还入选第37届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Docs for Sale单元并展映,以及入围第6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纪录长片奖。有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形容,这是“现代化进程下的新疆生活诗”。

除了“棉农真实生活”本身打动人心,《地上的云朵》的另一条线索来自两个家庭的亲情。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展映期间,刘帼轶会走进电影院观察观众的反应,出乎她意料的是全场“有哭也有笑”。刘帼轶表示,自己预想到一些片段会让观众笑出来,但没想到不少人哭了。“一个在上海读书的新疆女孩一直在流泪,说自己想家了;一些为人父母的观众,想起孩子去外地上大学时的场景,也被感动哭了。”刘帼轶感慨称,家庭与亲情将大家连接了起来。

这种情感的力量跨越文化与国界,引发广泛的共鸣。影片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展映时,外国观众惊叹于“家庭情感的共通性”——父亲为子女奔波的焦虑、收获时的集体欢庆,与全球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如出一辙。此前影片在欧洲展映时,也有观众坦言,影片中的家庭让她想到自己家,因此非常理解农民对价格变化的压力,也对片中父亲对女儿的嘱咐产生共情。

新疆的独特魅力被不断发掘

虽然《地上的云朵》的故事围绕棉花展开,但80多分钟影片中的每个镜头都在呈现一个美丽、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的新疆。相较于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刘帼轶更多体会到的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交流、交往、交融。

近年来,新疆壮美的风光和多彩的人文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创作者的目光。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作品的《我的阿勒泰》去年爆火,剧集讲述了生长在阿勒泰的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心在大城市中追求文学梦想,却屡屡碰壁被迫回到老家与开小卖部的母亲相依为命,在结识哈萨克族青年巴太后,文秀渐渐发现这片土地的美丽。

此外,电影《传说》、电视剧《大海道》《七夜雪》等也分别在昭苏县、哈密市和吉木乃县等地取景拍摄,新疆的魅力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挖掘。王江认为,大多游客只是在新疆某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对新疆的了解只是局部的、片段式的。通过纪录电影等影视作品,人们对新疆的认识会更全面、更直观。

《地上的云朵》也让刘帼轶对新疆产生了深厚情感。在被问及电影中最难忘的画面时,刘帼轶回忆说:“一个傍晚,艾尔肯与儿子朝着阳光走去。儿子说:‘爸爸,咱们走过去就到了太阳那边了。’艾尔肯回答:‘你觉得过了那棵树就是太阳了吗?’”刘帼轶表示,自己坚持要保留这个美丽的、面向阳光的镜头,“希望以此表达对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美好祝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