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花50万在广州买了个公寓,三年时间不到,不仅价格跌了20多万,现在变现都难!”
广州花都的张婷婷吐槽自己的经历,想着自己这么多年来辛苦积攒的50万就这样缩水了,内心无比焦虑。
不过对于那些还没有买房的人来说,如今总价便宜了各种利好措施不断加持,他们对买房的热情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不过也有一些买家犹豫不决,手上有50万,2025年究竟是该买房还是存银行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专家给出了答案
01、专家的共识,现金为王。
比如早在2018年的时候,王健林就提醒大家,房地产繁荣周期很难超过50年,楼市已经进入了调整周期。
老王在讲出这段话的同时,也在果断清仓地产,现在看来,接盘的富地、融创等都深陷债务泥潭,而王健林却在不断的卖卖卖过程当中,换取了更多现金流渡过了难关。
另外,企业家曹德旺曾经也说过,房子就是一堆水泥砖头,不值钱,他认为,市场泡沫破裂以后,非核心区域的房子,剩下的只有居住属性,金融属性会慢慢消失。
所以很多专家都用自己的经历在告诉我们,经济不稳定的时候减少负债,保持现金流才是生存之道。
02、为什么选现金而不是房子?
因为当前楼市正面临“向下逆转”的三大推手。
1、人口天花板:刚需的断崖式崩塌。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经突破33亿,但是00后却比90后减少了4700万。
南京某个婚介所的数据显示,30岁以上的未婚青年购房意愿同比下降60%,很多人都表示自己不用买房,继承父母的房子都足够居住。
刚需购房群体需求持续下降,想要支撑房价比较难。
2、库存压力大:1.2亿套空置房
所以说,一线城市的房子需求量还不错,但总体来说,全国的控制方数量多的吓人,据说足够容纳三亿人居住,尤其是三四线地区,有的房子甚至十年以上都很难变现。
比如重庆有个新区,晚上的点灯率不足10%,整个片区跟个鬼城似的,这么多空房子,想要快速变,现亚历山大。
3、政策工具箱“失灵”:信心恢复不及预期
即使购房门槛降到历史最低,取消了限购也开始下场收储商品房,但市场的信心仍然有待恢复。
有专家无奈的说,“降息、补贴只能让房价跌得慢一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信心上不去,政策的力量就显得有些无力。
03、普通人如何应对?
其实看到这,50万现金究竟是存银行还是买房,你应该心里有底了?
顺便再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手上有一些现金的话,建议不要轻易买房,可以考虑多元化配置,比如短期定存,虽然不能跑赢通胀,但起码可以保证资金安全。
但如果你持有多套房的话,建议别带着幻想,能止损就止损。尤其是三四线的高层,老破小或者郊区盘,这种资产的贬值概率更大,拿在手上等亏钱不如提前变现。
如果你是打算买房的,刚需群体,也劝你一定要避免“三高”陷阱,即高杠杆、高公摊、高楼层。
总之,2025年摸着现金的人,才有机会迎来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