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因一则“商户牌匾统一变绿”的新闻登上热搜,随后又因“警徽颜色不符国标”引发新一轮争议。短短几天内,从商户招牌到警徽样式,三河市的城市管理问题被层层曝光,最终导致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顽疾,也引发了公众对城市管理“一刀切”做法的质疑。


‌一、事件始末:从“牌匾变绿”到“警徽换色”‌

‌1. 商户牌匾“一刀切”整改‌

4月中旬,有网友爆料称,三河市城管部门要求商户更换门头牌匾,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外,其他商户的招牌不得使用红蓝底色或字样。这一规定导致1800余家商户的招牌被强制更换,其中不乏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

不少商户反映,更换招牌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还影响了品牌辨识度。例如,蜜雪冰城原本红底白字的招牌被改为绿底白字,让消费者难以辨认。


‌2. 中央通报批评:盲目决策、机械执行‌

4月27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典型案例,点名三河市“盲目决策、机械执行,损害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通报指出,三河市在未充分调研、未听取商户意见的情况下,强行推行牌匾整改,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

‌3. 警徽颜色不符国标,连夜更换‌

就在牌匾事件发酵的同时,有媒体发现,‌三河市公安局(西院)围墙外和办公楼悬挂的警徽为浅金色‌,而非国家标准规定的“正红深蓝底色+金穗”。

这一发现再次引发舆论哗然。4月28日,三河市公安局迅速更换警徽,恢复标准配色。


‌4. 官方回应: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4月29日,廊坊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消息:

  • 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已被免职‌;

  • 要求三河市深刻反思,全面整改;

  • 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

‌二、争议焦点:城市管理为何频频“跑偏”?‌

‌1. 形式主义作祟:为“整齐”而“统一”‌

近年来,多地曾出现类似“统一招牌”的争议,如西安“黑底白字”、上海“千店一面”等。这些做法往往打着“美化市容”的旗号,实则‌忽视商户实际需求,增加经营负担‌。

‌2. 政策执行“一刀切”:缺乏科学决策‌

三河市的牌匾整改既未征求商户意见,也未考虑品牌识别度,直接“一刀切”执行。这种‌懒政思维‌不仅损害营商环境,还可能影响城市活力。

‌3. 警徽颜色问题:基层对国家标准执行不力‌

《人民警察警徽国家标准》已于2024年8月发布,2025年3月正式实施。然而,三河市公安局仍悬挂不符合标准的警徽,暴露了‌基层对政策法规的漠视‌。


三、反思:城市管理如何避免“形式大于内容”?‌

  1. 科学决策,尊重市场规律

  • 城市管理应‌听取商户、市民意见‌,避免“拍脑袋”决策。

  • 政策制定需考虑实际影响,而非单纯追求“整齐划一”。

杜绝“一刀切”,因地制宜

  • 不同行业、不同品牌的招牌风格各异,强行统一只会适得其反。

  • 城市管理应‌鼓励多样性‌,而非扼杀特色。

加强基层培训,提高政策执行力

  • 基层部门应‌及时学习新规‌,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执行偏差。

  • 对政策落实不力的单位,需严肃问责。


四、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人”‌

城市管理的初衷应是‌服务市民、优化营商环境‌,而非为了“表面光鲜”牺牲群众利益。三河市此次事件再次证明,‌形式主义害人不浅‌,唯有真正以民为本,才能让城市更有温度。

你怎么看“统一招牌”的做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根据公开报道整理,如有更新请以官方通报为准)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三河市公安局的浅金色警徽改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