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任雨风/文 陶紫婷/设计)从大地上的泥土到阳春白雪的艺术品,宜兴紫砂不仅是匠人指尖流传千年的技艺,更是向世界传递东方生活美学的一张独特名片。

近期,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承办的“Pick最江苏!‘影响世界的江苏符号’全球传递活动”启动后,吸引了一批海内外名人大咖、“Z世代”青年群体等参与,海内外传播量超过600万次。经全球网友和专家投票,网友心中最受欢迎的江苏符号揭晓,宜兴紫砂榜上有名。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的土有何独特之处?

宜兴古称阳羡,是名茶产地,也是紫砂故乡,被誉为“中国陶艺之都”。这里陶土矿藏丰富,夹杂着其他地区罕见的紫砂泥料。紫砂泥不仅可塑性强,能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造型,还能加以陶刻、泥绘、加彩、包金镶玉等多种装饰技法,是制作紫砂器的上乘之选。


宜兴紫砂蕴含着民族智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早在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便掌握了制陶技术。宋代,紫砂陶工艺诞生,主要用于陶罐、陶钵等生活用品。

到了明代,随着饮茶方式的转变,紫砂陶开始与茶文化紧密结合,紫砂茶器备受追捧。用紫砂壶沏茶有什么优点?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明代《长物志》中记载:“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而紫砂壶远不止是一件日用品,文人墨客早已将它变为优雅的象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古拙可爱的供春壶,峭拔灵秀的提臂壶,端庄精致的梅报春壶……每一件紫砂壶都独具神韵,于细微处彰显大师的功力与智慧,极具东方美学特征。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赞叹家乡的紫砂壶:“造型极美,置之世界艺坛,亦有地位。”


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唯一现存的以拍打泥片手法成型的传统制陶工艺。紫砂壶在当代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创下了很多千万级的拍卖纪录。比如,“壶艺泰斗”顾景舟1959年制作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在2015年北京秋拍中,以8960万元的天价成交。


如今,宜兴的陶瓷专业市场年销售额早已突破百亿元,陶艺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生产经营主体的数量也逐年增长,共同续写着宜兴紫砂产业辉煌灿烂的篇章。


图片来源于《宜兴紫砂》、“紫砂壶百科全书”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