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新闻热搜,可以说是开了姓名专场。只是,围观热闹之后,有多少人想过,新闻当事人们为何如此重视姓名,舆论又为何会对个人起名这件事,给予如此大的关注。究其原因,取名这件事,固然是个人私事不假,可也牵涉到了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是家事,也是天下事。
一、个人取名,有隐性社会边界
最近,一位来自湖南的素人小伙,凭借天下独一份的名字“朱雀玄武敕令”,成为举世瞩目的公众人物。人的名树的影,一个人的名字,会直接影响外人对其的第一印象。就比如,当得知有人名叫“朱雀玄武敕令”的时候,恐怕大多数人对此人的第一印象,绝不会是仙气飘飘的世外高人,反而是“精神小伙”“中二少年”或者一步到位的“精神病患者”。我们大概明白,这个小伙子的本意,大概是想起个惊艳绝伦的名字,可奈何腹中没有那么多墨水,实在拼凑不出一个由两三字组成的好名字,最后憋半天搞出个不伦不类的“朱雀玄武敕令”,结果自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与起初的设想南辕北辙,不光没收获艳羡的目光,反而“差评”如潮。
原因无他,当代社会,虽然起名字不再像古时候那么多讲究,个体拥有了极大自主权,但对于一个名字如何取,实际上社会已然存在一个隐性规范。一旦名字突破这个隐性规范的边界,名字的拥有者,也就会被视为不太正常的“异类”。当然,这个规范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我们见过很多极具时代特征的名字,比较典型的如“建国”“援朝”“跃进”,还有最近几年流行的“梓”“宇”“子”“涵”这些。随大流不挨揍,对于这种特定时代背景下,满大街都是的重名,可以说取名取得土,但绝不会有人说这名字不伦不类。就像现在,汉名的字数一般认知是两三个字,非复姓取四字名字的人,尚且要被不少人取笑附庸风雅,更何况这石破天惊的六字名。
短短几天时间里,“朱雀玄武敕令”走进了大众视野,又通过再次提交改名申请,保持了舆论热度,这次他想改名“周天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如既往的神魔风格,只不过这次没能如愿。就在大家纷纷猜测,“朱雀玄武敕令”小伙子到底是想打开知名度,以便走带货挣钱的路子,还是纯粹的精神出了问题时。有消息传来,此人曾诊断出分离型癔症。这也算让大家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朱雀玄武敕令”也算是以身说法,为大众做了一次取名科普,别整太哗众取宠的名字,搞不好会成个笑话。
二、随母姓,其实也是在拥抱“随父姓”传统
这两天,还有一个热点新闻。浙江温州,一对夫妻因妻子是独生女,而选择让一胎儿子随了母姓,二胎女儿随了父姓。不成想,此举招致该妇女被公公抽巴掌,双方闹到了派出所,又闹到了网络上。同样是因取名而出圈的热点新闻,不同于“朱雀玄武敕令”的取名招致舆论一边倒群嘲,这场“随母姓”风波的舆论分化严重。有人认为,孩子父母双方同意即可,即便是孩子的爷爷也无权干涉。另一方人则认为,孩子母亲颠覆了“随父姓”传统,这显然是对男方家庭的冒犯。
其实,这次的“随母姓”事件里,有一个关键核心点。就是孩子爷爷的看法是,孙子不能随父姓这是奇耻大辱。无他,传统观念里,男丁意味着香火的传承,在儒家传统里这是天大的事。说直白些,就是有了儿子,老人死后有人能给烧纸祭祀,儿子去世后还有孙子接班祭祀。如果没有儿子,即便生有女儿,可女儿去世后,自然就彻底断了香火。虽然,在当代姓氏可以随母,也可以随父,但是姓氏的选择,往往伴随着亲情上的一次站队。人们就是会和自己同姓的亲族更加亲近,天性使然。
其实,吐槽这个新闻里的公公老古板的人,已经落入了拉偏架的范畴。因为,这位让孩子随母姓的妇女,其实是和她公公同样的人,也是“随父姓”传统的拥趸者。只不过,该妇女是通过自己的孩子,传承着自己一方的“父姓”。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考量,该妇女又怎会突破孩子随父姓的大众传统,让孩子随了母姓?当然,随母姓的背后,可能还有该妇女讨父母欢心的内涵在里面。所以,在该妇女和其公公都是老传统拥护者的前提下,该妇女通过打破传统的方式,获得了传统观念下本不该拥有的利益,而其公公则莫名其妙失去了传统观念下,本该拥有的利益。所以,看清这层现实,就能明白,该妇女的公公恼羞成怒扇巴掌,似乎也几分情理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