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围棋协会2025年围甲联赛竞赛规程,中国男子围棋甲级联赛将首次全面取消外援政策,这是该联赛自2001年引入外援以来的重大变革。以下是政策要点及背景分析:
一、新规核心内容
1. 外援全面退出:本赛季男子围甲联赛明确不设海外棋手参赛资格,包括韩国顶级棋手申真谞、朴廷桓等常驻外援均无法出战。女子围甲联赛已于4月14日率先暂停外援。
2. 赛制改革:
采用15轮单循环赛制,积分决出冠军,取消季后赛;
临场定台制取代主将和快棋制度,每队上场4人,提升排兵布阵灵活性;
最后两名队伍降级,严控欠薪问题。
二、政策动因
1. 培养本土新生代棋手: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指出,外援长期占据关键位置(如申真谞上赛季15战全胜),挤压了国内年轻棋手的成长空间。此举旨在通过增加本土选手参赛机会,缓解后备力量不足的危机。
2. LG杯决赛风波后续:2025年初第29届LG杯决赛中韩争议事件后,中国围棋协会曾提出反制措施,包括限制韩国外援参赛。韩国棋院随后宣布LG杯将邀请前冠军填补中国缺席名额,双方博弈升级。
3. 经济考量:韩国外援在华收入高昂(申真谞单赛季奖金超160万元),协会认为高成本投入与本土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矛盾。
三、影响与争议
1. 对韩国棋手冲击:
韩国顶尖棋手年收入或减少超千万元人民币;
申真谞、朴廷桓等长期依赖中国联赛维持竞技状态和经济收益的棋手将面临挑战。
2. 联赛观赏性争议:
支持者认为国内棋手厚度足够(如李维清、王星昊等新锐),外援缺席对整体对抗性影响有限;
反对者担忧缺少中韩巅峰对决会降低关注度,尤其韩国棋迷群体可能流失。
3. 商业价值困境:
新赛季围甲尚未找到冠名赞助商,联赛长期依赖企业情怀而非市场化运作的问题凸显。围棋观赏门槛高、流量转化难等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
四、未来展望
这一政策被视为中国围棋从“借力外援”转向“自主造血”的关键转折。若本土棋手能通过更多实战机会实现突破(如2013年中国棋手包揽全年世界冠军的盛况重现),长期将有助于巩固中国围棋的国际优势。然而,如何平衡竞技水平提升与联赛商业价值,仍需探索创新路径(如借鉴业余赛事与文旅结合的模式)。
原创不易,如果这篇文章带给您启发,不妨点赞收藏和分享,让更多爱好围棋的朋友看到,为他们解决学习围棋上的困惑,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独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