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以前和一位商场朋友交流关于积分免停车费话题时,对方认为由于他们项目定位高端,因此理想中的目标客群理应是对停车费不敏感的,如果为了一点积分小利影响决策,那也不能算精准的目标客群。

理论上完全没有问题,我也认为商业项目的高质客群,也就是有大额消费的用户,确实完全不用操心停车费的问题,因为要不就是消费到一定金额了可以免费,并同时已成为了高规格的会员并累积了充裕的积分可用于双重减免。

相信这是每个项目最理想的消费者画像,甚至与定位是否高端都没有关系,即使大众消费定位商场也同样如此。

而关于是否有钱人对停车费一定脱敏,我始终是存疑但未能找到合理的逻辑(毕竟有钱并不代表乱花钱,还有不少人认为越是有钱人越是会精打细算),确实也看到过身边经济实力很强的朋友抱怨停车费贵的情况。但这些个案不能作为普适论据,直到前不久听朋友一席话,让我觉得挺有意思。

大概讲的是,这位朋友经济实力是挺强的,但在表示低调时说道:自己没钱啊,就连商场付停车费时,会因为超时1分钟(需支付到下一档的费用),也会心疼、吐槽个半天,巴不得再逛个半小时,把这原则上不是多付但情绪上感觉是浪费的停车费给赚回来。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代入感,反正我是有被戳中,况且我经济实力还很差。

这就让我意识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去商业项目消费,正常的花销,不论是用于零售还是娱乐体验服务,都是有正反馈的。

但停车费这一同样在商业活动行为中可能产生的费用,则不是这个逻辑,它会让人产生“对抗”情绪,而这种对抗情绪,与游戏中的对抗、通关机制颇有共性。

就如同上文朋友所说,超时1分钟懊恼不已,这不就是玩游戏时差一口气而惜败的感觉嘛,下一把一定要把这一分钟补回来。

反之,如果支付时跳出来停车时间59分钟,是否大家都会感叹一句今天运气挺好,如同获得最后一格血险胜的快感。

还不止这些,当我们进到停车场过闸机时,就如同游戏开局。

而在停车场找车位属于无正反馈时间,这就如同游戏中的教学关,让你熟悉,但不推动主线剧情,熟手就会想跳过,现实中也没有人会享受在停车场兜来兜去找车位。

商业项目的积分抵扣,就如同游戏中的击打或者消除,是能够带来正向快感的。

如果项目有免密支付,堪比开了外挂,不用自己操作都能帮你完成工作推动剧情,当然我一般不开通,更多还是希望手动操作。

在商业项目付完停车费后往往会有15到20分钟时间给客人离开车库,这是不是如同游戏中开了无敌模式,且无敌模式往往也都有时间限制。

如果在停车场找车时迷路,那这感觉和玩RPG游戏时迷路应该是差不多的感受了;拍个停车位照片,就如同找到了存档位;通过地图反向寻车,解谜起来则更顺畅。

在付完停车费后出车库时却遇到堵车,简直如同玩多人游戏时遇到猪队友,充满无力感,只能吐槽并跟着一起耗。

如果停车付费真具有一定的游戏机制,那说不定可以通过运营开发出一些基于游戏闯关心理的规则,但显然可行性几乎没有,毕竟游戏操作需要学习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停车付费不应增加额外的学习成本。

以上这些,只是调侃,可能停车费是20元还是15元一小时的绝对值未必会影响客人尤其是高端顾客的决策;客人在停车付费场景中,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更可能是上文列举的情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