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艺非凡
2019 年秋,一个瘦削的中国小伙,在异国的一间公寓里绝望离世。
他用最后一抹颜色涂抹着画布,心有不甘。
几个月后,他的画作在纽约拍卖市场展出,一幅画就拍出 182 万美元的天价。
他被称为“下一个梵高”,是当代“最具才华的画家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的一生饱受抑郁症折磨,而 6 年前的搁笔成了他人生最后的瞬间,那一年,他只有 35 岁。
▲ 王俊杰(Matthew wong)
01
命运的裂痕里,长出艺术的根
这个年轻的小伙叫王俊杰(Matthew wong),是一位加拿大华裔画家。
1984 年,王俊杰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4岁就被确诊自闭症。
只要仔细观察过王俊杰的画作,就能发现一个共性:
笔触精细,仿佛命运的触角到处翻飞。
▲ 王俊杰《成熟的景象》
宛若他的命运一般,扭曲的枝桠,在疼痛中生长出惊人的生命力。
当同龄孩童在操场追逐时,他蜷缩在角落用蜡笔涂抹着线条,孤独而迷茫。
▲ 王俊杰《穿越原始花园散步》
7 岁那年,因父母经商原因,王俊杰随父母迁往香港,然而语言障碍与社交恐惧始终如影随形。
直到 14 岁那年,医生在他的诊断书上新增了“重度抑郁”,王俊杰父母又不得不带着他重返加拿大。
可命运的重锤,并未停歇。
16 岁时,突如其来的妥瑞氏症让王俊杰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地抽搐,喉咙里发出怪异声响。
王俊杰艰难地与疾病抗争,并坚持完成学业。
越来越加重的抑郁和自闭倾向,也让他的感官变得异常敏锐,骨子里艺术的基因逐渐苏醒。
2007 年,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文化人类学学士学位后,做了一名文案。
但他总困在迷茫之中,觉得“没有真正的使命感,或对人生的专注感。”
两年后,王俊杰偶然在祖父的房间里用一架老式相机,拍下了第一张静物照片,这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摄影的乐趣。
2010 年,王俊杰转而考入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攻读摄影。
这更加深了他对构图与色彩的痴迷,他买了一些便宜的素描本和一瓶墨水,开始自学起了画画。
▲ 王俊杰于工作室
伴随着他抑郁症的加深,他对绘画的热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竟能一天连续18个小时连续作画。
就是这样一个患有严重抑郁且半路出家的小伙,在接下来的 7 年时光里创作上千幅画作,如疯如魔。
他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与西方印象派结合,创造出独具个人特色的风景画,成为当代艺术界里公认的“下一个梵高”。
▲王俊杰的画作在展会上
02
自我救赎之路
用画笔重建破碎的世界
王俊杰不仅有着和梵高相似的悲惨命运,就连绘画风格也和梵高相似。
对于他来说,画画不只是一种审美的表达,更是一种救赎。
在王俊杰的个人艺术成长史中,在众多的灵感源泉中,梵高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我在他(梵高)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无法找到归属。”
对于他来说,整个世界都是地狱,冰冷而充满毁灭性,只有画布前的那一刻。
绘画是他对焦虑和抑郁的一种方式,为他短暂地构建了一个安全的世界。
在王俊杰的绘画中,几乎在无论在任何场景中,都可以看到一个小人,在广袤宇宙中,在这世界的喧嚣与繁花中,他静默而努力地生存其间。
▲王俊杰《夜行者》
虚构的是风景,真实的是孤独,王俊杰画中99%的人物都是独行者,明艳的世界,蚀骨的孤独。
▲王俊杰《彼岸见》
除了孤独,在他的画中,充满张力的线条之间,还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压抑感。
交叠的圆圈和尖锐的三角形,像被困在玻璃罩里的呐喊。
仿佛一只困兽,想要努力挣脱现实的束缚,获得重生与自由。
明亮且厚重的颜料,张扬随意的笔触,好像无时不刻不在宣泄内心的愁绪。
画画,一直是王俊杰试图和命运抗争的一种手段。
随着画作的越来越多,绘画技巧的成熟和情绪表达的深刻,王俊杰的画也开始走向大众视野。
2014 年,王俊杰中国中山的翠亨美术馆举办个展。次年,他又在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举办了个展,画作广受好评。
2016 年,他的作品亦被策展人马修·希格斯(Matthew Higgs)选中,参加 Karma 画廊举行的「Outside」联展。
这一年,恰逢王俊杰母亲 60 岁生辰,王俊杰显然很激动,母亲回忆道︰“他非常自豪,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是依赖父母。”
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未让他的抑郁状况有丝毫减轻,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俊杰的画作越来越走向痛苦和压抑。
他受到梵高《星空》的启发,用饱和度较深的蓝色来表达忧郁。
▲梵高《星空》
▲王俊杰以作品《星夜》致敬梵高
在他的画笔下,家具、道路、大地都仿佛被浸染在巨大的忧伤之中,虽然明月当空,但澄澈的夜色里总透着不安。
2018 年,王俊杰在 Karma 举办了他的第一个美国个展,获得了《纽约时报》和《纽约客》的高度评价。
画展所获的成功也让画廊看到了王俊杰身上潜藏的商业价值。
就在 2019 年,第二次以“blue”为主题的画展即将举办之时,王俊杰却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这个向来喜欢画绚烂风景的人,其实内心早已千疮百孔,一片衰败。
正如他曾经向母亲的诉说:“每一天,清醒的每一刻,我的意识从未停止过与恶魔斗争。”
03
孤独的永恒回响
离世后作品拍出天价
生前,王俊杰的作品就曾被不少收藏家看中,高价买下。
然而真正让他的作品引发轰动的,是他离世后。
像很多在绘画史上“生前籍籍无名,死后红极一时”的艺术家一样,王俊杰永远也无法亲眼见证他的画作在绘画拍卖史上创造的奇迹。
2019 年,在苏富比当代艺术在线日拍卖会上,王俊杰曾展出的画作《无题》,在拍卖会上以62,500 美元成交,高出最低估价的 6 倍有余。
▲ 王俊杰《无题》
这幅画最终由他的母亲捐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画面里漂浮的色块像未拼凑完的拼图,又像散落星空的遗言。
一年后,他的《表象领域》又在纽约的拍卖会上拍到 180 万美元的价格,超过最低估价的22倍之多。
他的油画《形之国度》更是拍出 182 万美元的高价,让在场所有人大为惊奇。
▲ 王俊杰《形之国度》
这位收藏商于 2018 年以 2.2 万美元的价格购入王俊杰的这幅画,仅仅 2 年时间,赚了几十倍。
据拍卖会的主理人介绍,为了给拍卖会争取一幅王俊杰的画,他费尽口舌才说服该买家卖出。
正如他所说,如今王俊杰的画,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货源紧缺。
2021 年 12 月的香港拍卖季,佳士得夜场中王俊杰一组三联《归途》以 1105 万港元成交;
▲ 王俊杰《归途》
一日后,《夕阳之河》又以 3776 万港元成交。
▲ 《夕阳之河》
王俊杰的名字迅速火遍艺术界,他以迅捷之势成为夜空中璀璨的一颗新星,然而光芒初绽,就已陨落。
不知那个敏感的、脆弱的、曾在现实中迷失的灵魂,在天国看到自己的画作被万人瞩目时,会不会灿然一笑,会不会觉得这一生纵然痛苦,但却值得?
2024 年,在维也纳某美术馆,有网友看到王俊杰的名字,和大画家梵高赫然出现在同一展馆。
两位画家相差着 130 年的时光,但画作传递出的情绪如此相似。
两人都在 30 岁后拿起画笔,都饱受精神疾病折磨,都在作品中构建了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
如今,王俊杰的画作还在被重新估价,他短暂的生命如同他的画作一样,都成了珍贵的艺术品。
每个灵魂都是命运重压下绽放的绚烂,每个人都在生命的暗夜里独行。
艺术,是照进王俊杰黑暗人生的短暂微光,让他孤独的生命得以永恒。
但如果可以选择,也许他更愿意做一个快乐的、天真的、爱热闹的小孩。
正如他画里的场景一般,可以在星空下奔跑,在繁花中穿行。
那里,没有孤独,没有抑郁症,只有平凡但也闪光的生命。
本文转载自:艺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