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芙蓉 广帅 记者 张晶)4月29日,曲江第二学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教育实践课——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旅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少工委联合主办的“绿动未来·万物共生”秦岭生态小卫士之环保实践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学校操场和报告厅内拉开帷幕。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陕西交控绿色发展集团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办,区域兄弟学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在六大主题实践区与主会场活动中,沉浸式感受秦岭生态之美,解锁守护绿水青山的“少年密码”。
操场上的六大主题实践区,每个区域都成为学生们探索生态的“微课堂”:生态环境科普区用图文展板、互动模型揭秘秦岭生物多样性,孩子们围着“秦岭四宝”立体图谱惊叹:“原来朱鹮的羽毛在阳光下会泛出红色!”水质检测互动体验区,专业人员手把手教学生用PH试纸、浊度仪检测水样,当看到污水经过简易过滤装置逐渐变清,孩子们直呼“像变魔术”,也记住了“每一滴水都需要守护”。双碳书画大赛作品展中,孩子笔下的“零碳城市”充满未来感,太阳能板覆盖的高楼、氢能源汽车行驶在彩虹路上;旧物新生作品展则是一场环保创意秀,废弃CD拼成的蝴蝶、洗衣液瓶改造的花盆,让“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理念深入人心。秦岭摄影展定格了秦岭四季的壮美:春有山花漫山,夏有溪流潺潺,秋有红叶似火,冬有雪景皑皑;秦岭昆虫科普秀则用数十种珍稀昆虫标本,带学生走进“虫子的世界”,当看到比手掌还大的阳彩臂金龟标本时,孩子们忍不住轻声说:“原来每个小生命都这么重要。”
主会场更是仪式感与知识性兼具:秦岭保护公约发布环节,全体师生庄严宣誓“节约资源、爱护秦岭”;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的石老师带来的《朱鹮重生记》讲座,通过珍贵影像还原了朱鹮从7只到7000余只的“重生奇迹”,从“课堂”到“行动”,种下生态保护的“少年种子”。小记者团的学生们拿着话筒穿梭于各个展区,记录下同伴的环保金句;低年级学生在“旧物新生”区和书画创作区认真描绘出“给地球妈妈的告白”,秦岭的绿水青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
这场融合科普教育、艺术创作、实践体验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生态知识的“输入”,更是一次环保行动的“动员”。当青少年们亲眼看见秦岭的多样生态,亲手参与环保实践,“保护生态”不再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是化作心中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