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一轮结束后,多位考生反映“护资考了民法典”并引起关注。为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会涉及到《民法典》相关内容?《民法典》对护士工作能带来哪些助力?
“提及《民法典》相关内容,对护士自身来讲,可以规避风险,提升执业规范性,使护士明确法律边界,减少职业风险,同时也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患者而言,护士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安全的医疗服务、权益保障更充分,提高医患信任度。”4月27日,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法与生命伦理学系主任睢素利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如果医务人员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违反法律,侵犯患者权益,学法懂法不仅有助于保护患者权益,也是对自身职业的规范和保护。”
睢素利表示,《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与医疗相关的内容众多,涵盖总则部分、人格权编以及侵权责任编中的医疗侵权等相关部分。“《民法典》在医疗领域的体现具体且细致。例如,在人格权方面,民法典强调对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尤为重要;在知情同意告知方面,以往对于手术、特殊检查等,可能仅要求书面告知,但现在更强调具体说明并取得患者或近亲属的明确同意。”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需遵守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涉及患者隐私保护、紧急救治义务、医嘱执行等,这些均与《民法典》中的医疗损害责任、隐私权保护等条款直接相关。张勇解释,“通过考核《民法典》内容,确保护士在执业中能识别法律风险,例如正确处理患者隐私、规范病历书写、合理执行医嘱等,通过考核,护士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疗行为中的权利义务边界,规避法律风险,同时提升患者信任和医疗质量。”
2024年5月8日,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通过护理移动终端手机扫码,查看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有效身份核对,确保患者安全。段泓涛摄
睢素利曾参与进行过一项调研,了解到目前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情况仍不到位。虽然有些学校开设了法律相关的课程,但多为选修课,必修课较少,医学生接受的法制教育大多停留在观念层面,缺乏与专业相关的普法知识。
“就像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一样,考试内容对医学生的法律学习也有重要引导作用。如果在资格考试中增加《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内容,会促使医学生主动学习,让学校重视法律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睢素利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医务之声”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