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最近一周的国际新闻头条,被特朗普频繁抛出的“中美谈判”消息刷了屏。
这位向来擅长制造话题的美国总统,先是放出可能“大幅降低对华关税”的风声,接着又信誓旦旦宣称和中方“谈判已经启动”。
但令人玩味的是,中国方面始终稳坐钓鱼台,不仅两度官方辟谣,还反手取消了1.2万吨美国猪肉订单。
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白宫内部吵了起来,要是没人拦着,估摸要“打架”。
事情得从特朗普突然转变话风说起。
当地时间22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忽然放软身段,不仅松口说要对中国“友好”,还暗示可能调整关税政策。
这番表态立刻被美国媒体解读为“释放善意”,华尔街股市应声上涨,仿佛中美贸易战即将迎来转折点。
然而熟悉特朗普套路的人都清楚,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最擅长“极限施压”,这次主动示好背后,恐怕藏着更深的算计。
果然,白宫随后放出的消息暴露了真实意图。
在没有任何外交照会的情况下,美方单方面宣布“中美谈判已在进行中”。这种操作手法让人想起2019年特朗普突然宣称“中国主动来电”的旧戏码。
本质上都是试图制造“中国撑不住求谈判”的舆论氛围。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商务部这次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仅明确否认谈判传闻,更把话挑明:想谈可以,先把加的关税取消了再说。
这种直击要害的回应,让美方精心设计的舆论战直接哑火。
中国不接招,美国农民却先扛不住了
四月的美国中西部,本该是春耕忙碌的季节,但不少农场主却愁眉不展。
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不仅大幅缩减了2025年的猪肉进口计划,还在一周内取消了1.2万吨订单。
更让美国农业界焦虑的是大豆,这个曾经占中国进口量60%的“黄金作物”,如今单周采购量暴跌97%。
中国市场的突然“撤退”,直接打中了特朗普的“命门”。
特朗普算盘落空
2018年,特朗普挥动关税大棒时,恐怕没想到这场较量会拖到今天。
当年他信心满满地预测“中国撑不过三个月”,如今七年过去,中方不仅没低头,反而在关键领域反将一军。
这次取消猪肉订单的举动,被外界视为一次精准打击中国早已布局多元化进口渠道,巴西、西班牙的猪肉迅速填补了缺口,美国农场主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瓜分。
更让白宫头疼的是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美国大豆协会的经济学家坦言:“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能替代中国的市场。”
中国减少采购不仅压低了价格,还导致运输、加工、仓储等环节陷入停滞。
有贸易商苦笑着说:“现在密西西比河上的运粮船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码头工人都在担心失业。”
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特朗普宣称“四周内谈成协议”的时间点上。
内部吵翻天
外患未平,内乱又起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白宫最近传出一则爆炸性消息:特斯拉CEO马斯克和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内部会议上激烈争吵,甚至互相人身攻击。
贝森特说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中看不中用;马斯克则怒揭贝森特“黑料”:为“索罗斯的代理人”,经营着“一家失败的对冲基金”。
这场冲突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笔。
马斯克的“百日计划”动了政府太多蛋糕,美国政府内很多人看他已经不顺眼,贝森特也是如此。
而马斯克向来反感金融精英的套路,两人理念上的水火不容,终于在贸易政策上彻底爆发。
这场内讧暴露了特朗普团队的致命弱点:面对贸易战的长期消耗,白宫连内部共识都无法达成。
美联储理事沃勒24日发出警告:如果关税战再升级,美国失业率可能飙升。
他的预言并非危言耸听,随着多国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福特、通用等车企已计划裁员。
民意反转
最新民调显示,超过80%的民众担心经济衰退,近九成人害怕物价继续上涨。
超市里,家庭主妇们盯着涨价的的“柴米油盐”直叹气;卡车司机对着油价牌摇头。
而特朗普当年那句“赢者通吃”的口号,如今听起来有些讽刺,普通美国人发现,自己似乎成了贸易战最大的输家。
这种焦虑正在转化为政治压力。
原本支持关税政策的农业州议员,最近突然改口呼吁“尽快结束贸易战”;接近六成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政府“做得太过了”。
特朗普难赢
面对内外交困,特朗普还在变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向支持共和党的《华尔街日报》突然撂下一句实话:美国在这一轮贸易战中已经失败,特朗普输了就得认。
这无疑在告诉特朗普回头是岸吧,否则只会覆水难收。
但是以特朗普的性格估摸着悬,自己老百姓和媒体都明白的道理,川普始终转不过来。
而中国的态度反而愈发清晰。
从两次辟谣“没有谈判”,到商务部开出“取消全部关税”的硬条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方这次不打算跟着美国的节奏走。
有观察人士分析,中国取消农产品订单既是经济反制,也是政治信号,在美国拿出诚意前,谈判桌根本不会出现。
这场较量还能打多久?
贸易战打到第七年,胜负天平已悄然倾斜。
当美国农民在滞销的农产品堆里发愁,当白宫内部的争吵声传到走廊,当超市价签上的数字刺痛普通家庭,特朗普手里那张“关税牌”正在失去魔力。
而中国却通过供应链调整和进口多元化,把压力一点点反弹回美国本土。
总之,这场博弈或许没有赢家,但有一点越来越清晰:用关税当武器的人,终将被关税反噬。
至于特朗普能不能找到破局之道,恐怕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这场贸易战接下来会怎么走?是继续僵持还是出现转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